历史课要有灵魂

历史课要有灵魂

ID:47696685

大小:1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1-23

历史课要有灵魂_第1页
历史课要有灵魂_第2页
历史课要有灵魂_第3页
历史课要有灵魂_第4页
历史课要有灵魂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课要有灵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历史课要有灵魂历史是人文学科中最精彩的华章。凝聚了多少仁人志士的忠肝义胆、热血豪情,多少精英人物的勤劳智慧、勇敢担当。当我们把这一切带到课堂上,本该是多么的令人惊心动魄、荡气回肠。但是,回到真正的历史课堂上,我面对的往往是一张张冷漠的面孔,一颗颗麻木的心灵。记得笔者执教《全民族抗战的兴起》这一课,节选了一段《日军在南京的暴行》视频给学生们观看,当画面播放到一个中国百姓跪在日军的屠刀下猝然倒地时,我的心揪成了一团,可是同时,耳边竟传来了几个同学的笑声。这几声笑深深刺痛了我的灵魂,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如此冷漠?为什么我们的历史课缺少生机?缺少感动?我觉得

2、很大程度上就是缺少了历史课的灵魂。著名教育家雅思贝尔斯说过“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认为,好的历史课一定要有灵魂,历史课的灵魂是一节课的“神来之笔”,是三维目标浑然一体、有机合成的纽带,是预设目标循序渐进、分进合击的令旗,是达成目标有的放矢、形散神聚的标靶。(1)如何捕捉和发掘一堂历史课的灵魂呢?我认为作为课堂的主导——老师,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确立目标,贯穿统一的灵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说过: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的知道达成的目标是什么。李惠军老师也说过“一节课目标的确定是你上这节课的出发

3、点和落脚点,是一节课看不见的灵魂。”教学目标的定位决定一节课教学品质的高低。没有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就有可能形成一堆无序活动的简单连接和叠加,容易造成学习内容的杂乱和学习质量的低下。最近观看了东莞市南城阳光实验中学陈丽老师设计的微课《第二次世界大战——寻回战争中迷失的人性美》。她别具匠心的把寻回战争中迷失的人性美作为教学目标,作为本课的灵魂。在寻找人性美的过程中,巧妙地把本课分为三个环节。环节一:看战争,主要介绍二战的进程;环节二:看战争中的人:重点介绍了三位感动世界人物。“感动世界”人物(一):辛德勒,他曾冒着生命危险,以雇工的名义向纳粹开出一份

4、名单,使1200个犹太人幸免于难。“感动世界”人物(二):苏联母亲——《给仇人一块面包》一位在战争中失去儿子的苏联母亲给战俘送上一块面包,惊呆了所有人。“感动世界”人物(三):1970年,勃兰特在波兰犹太人纪念碑前下跪谢罪,被誉为“欧洲约一千年来最强烈的谢罪表现”。勃兰特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设计者将每一位人物都穿插在战争过程中,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又获得情感的体验。环节三:悟人性:辛德勒,苏联母亲和勃兰特的举动令世人感动,你认为原因是什么?由于学生已有足够的情感储备,看到这些人物后,学生在为之动容的同时,灵魂也得到洗礼,洞悉了这些人保

5、持理性,坚守了人性的善良和正义。在寻回战争中迷失的人性美这一灵魂的统摄下,变教材、图片、资料、影像等多种资源为诠释灵魂的素材。彰显灵魂的过程,就是达成三维目标的过程。这样,一节课便浑然一体,形合神聚了。其次,拓展细节,渗透鲜活灵魂。历史是鲜活而又丰富多彩的,问题是我们如何在历史教学中体现这种多彩的意蕴,让那些并不如烟的历史背影更加清晰感人。这就要求我们在历史教学中,要善于运用丰富的材料,历史的大道理往往蕴含在历史细节中,没有细节的历史课是丧失灵魂的教条课。(2)在讲述《鸦片战争的烽烟》这一课时,为突破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探讨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6、我首先提出问题,我们拥有本土作战的先决条件,又拥有百倍于英军的武装,却为何败于远道而来,总兵力仅一万人的英军呢?在学生充满疑问之时,我给学生讲述了“马桶御洋兵”的故事,由于这一历史细节的补充,一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并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是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这时我适时抛出拓展题:这对我们现在有何启示呢?学生的回答可谓五花八门:要开眼看世界,做人要科学求真,政府要知人善任,落后就要挨打,作为新一代青少年,要勇于说出政府弊政,勇于承担历史责任……这些鲜活的历史细节学生乐于听,乐于感受,也就更深刻的理解了

7、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在历史课堂细节的描述里,我们应该听得见几千年前陈胜在大泽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振臂高呼;看得见万里之外法国马赛人民高唱马赛曲开赴前线的壮丽画面;摸得到各种精妙绝伦的文物遗产;感受得到民族精英金子般的思想品德。通过历史细节的描述,历史就变得可听、可见、可感,变得更鲜活、直观。便于引领学生探寻历史的轨迹,体验历史的魅力。再次、锤炼语言,激发情感共鸣的灵魂。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语言是表情

8、达意的工具,有经验的老师,善于用语言去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觉接受教学美的熏陶,获得知识,锻炼能力,接受思想,实现精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