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明察规律,游刃有余——《庖丁解牛》析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明察规律,游刃有余——《庖丁解牛》析

ID:47683126

大小:1.03 M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2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明察规律,游刃有余——《庖丁解牛》析_第1页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明察规律,游刃有余——《庖丁解牛》析_第2页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明察规律,游刃有余——《庖丁解牛》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明察规律,游刃有余——《庖丁解牛》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明察规律,游刃有余──《庖丁解牛》析    庄子的著作,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共52篇,现存32篇。前人把它们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类。一般认为,内七篇是庄子所作,其余是他的门人或后学所作。    庄子的世界观比较复杂,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范畴。但是,庄子著作中有着对统治阶级当权者的揭露和讽刺,思想内容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庄子的散文在先秦散文中是独树一帜的,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想像丰富,比喻奇特,讽刺辛辣,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叫做“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汉文学史纲要》)。    本文首先描绘庖丁解牛的情景。作者写了庖丁解牛的动作:“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

2、踦,砉然响然。”手、肩、足、膝四个部位的动作,组成了一幅完整的解牛图。记叙这四个动作,突出了庖丁手脚利索,活画出这位厨师的姿态。    以上是描绘庖丁动作的快,下面是表现他动作的美。“奏刀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这就是说屠刀伸进皮肉里,发出的声音,没有不合上拍子的,跟跳《桑林》舞一样美妙,跟《咸池》乐一样动听。这些都是比附手法。经过比附,形成了夸张,文意也较上一层有了递进,庖丁的动作不仅熟练,而且富于节奏,具有美感。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文惠君的赞叹,连用两个语气词,是对庖丁绝技的高度赞赏。“技盖至此乎?”本领怎么会这么高明呢

3、?这句发问,开拓了文路,引起了庖丁的议论。    庖丁谈到他解牛的经历、经验和感受。“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一开始宰牛的时候,在眼中把牛看成是一头整牛。“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三年之后,就不把牛看成是一头整牛了。对牛的生理结构已经烂熟于心,因而,它给予庖丁的感受就是可以自由拆卸的零件了。从对整头牛的感受发展到对零碎牛的感受,实际上反映了庖丁技术的精进。    接着,庖丁具体地谈到他在解牛时的感受。“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庖丁解牛已达到很高妙的地步,他不是凭五官的感觉来感触牛,而是凭自己的感受来感受牛。在这里,五官

4、的作用已经达到熟透而升华的境地,精神的作用可以说是入乎其妙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庖丁作了自我解释:“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这就是说,要按照事物(即牛)本来的情况,依据天生的结构,分开自然的缝隙,通过那自然的空档。    接着,庖丁又说了如何利用空隙,以保存自己。“良庖岁更刀”,每年都得换一把刀,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他是在那里切削。“族庖月更刀”,每月就得换一把刀,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他砍缺了刀口。庖丁用“良庖”和“族庖”来反衬、说明自己技法的高超。“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他说,他的这把屠刀,用了有十九年,宰杀的牛有几千头,但是,刀

5、刃如新。那么,为什么这位庖丁能使屠刀十九年仍如开始时那样锋利呢?这是因为他能在牛身上寻找空隙。庖丁善于发现空隙、寻找空隙、利用空隙,而刀锋并没有空隙那么厚,这样,就“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3。游刃有余,在其间大可回旋了。“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对上文作出了总结,揭示了十九年屠牛数千而锋刃如初的根本原因。    上面庖丁谈的是解牛的一般经验,侧重于寻找空隙。下面庖丁谈的是解牛的特殊经验,着眼于精神专注。“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庖丁不是没有遇到困难,有时也会碰到难题。作者这样写,倒反而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说明庖丁不是神,而是在实践过程中不断遇到困难,而又善于克服困难

6、的好厨师。作者这样写道:“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活画出庖丁的神情举止。“怵然为戒”,显示出他的高度警惕。“视为止”,目不斜视,视线固定。“行为迟”,行动迟缓,见出细心谨慎。“动刀甚微”,轻轻地下刀。由于这样细心地对待难题,那么,关键也就顷刻解开。“如土委地”,一个比喻,表现了克服困难所带来的成果──牛上的“关键”像坍塌的泥土一样落在地上。接着,是描写克服困难以后的欣喜情态:“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提着刀站在那里,四下里张望,那股劲儿真是活灵活现,得意洋洋,然后把刀擦擦干净收藏起来。    这篇散文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反映了庄子思想的复

7、杂性。为了把问题说清楚,我们想从这样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是庄子论述的原意。庄子的《庖丁解牛》选自内篇《养生主》。所谓“养生主”就是养“生之主”,也就是养精神的意思。那么,如何养精神呢?就是要像“庖丁解牛”一样,善于寻找空隙,集中精神注意,“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避开矛盾,像保护刀刃一样保护自己。这种避开矛盾、保存自己的人生哲学,来源于庄子的哲学观和世界观。    二是庄子的这则寓言所提供的客观意义。这则寓言是庄子用以说明自己观点的材料。这段材料给了我们这样一些启示:    解牛,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