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6 最后的姿势教案设计 苏教版

2019秋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6 最后的姿势教案设计 苏教版

ID:47682091

大小:782.77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0-22

2019秋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6 最后的姿势教案设计 苏教版_第1页
2019秋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6 最后的姿势教案设计 苏教版_第2页
2019秋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6 最后的姿势教案设计 苏教版_第3页
2019秋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6 最后的姿势教案设计 苏教版_第4页
2019秋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6 最后的姿势教案设计 苏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秋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6 最后的姿势教案设计 苏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6.最后的姿势【教材分析】《最后的姿势》是本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是根据2008年汶川地震中发生的真实事件改写的。围绕“人间真情”这一单元主题,课文用感人的笔触,记叙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恪尽职守,一心为了学生的无私大爱。本文非常的质朴感人,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对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老师的赞颂与崇敬之情。本文共有12个自然段,按时间顺序分为四个部分。第一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写5月12日,谭千秋老师像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学校上班,从而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第二到七自然段是文

2、章的第二部分,写谭千秋老师在地震来临时,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了四个学生,即事件发生的整个经过;第八到十自然段是第三部分,记叙了地震后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老师的感受;第十一到十二自然段是文章的第四部分,写人们对谭千秋老师的深情赞颂。【学情分析】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勇于尝试,急于表达,但驾驭语言的能力还相对生硬,所以我们在教授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他们有较强的求知欲,擅于发现和学习新事物,所以我们在课程教学中应该添加更多的知识拓展,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他们也有自己粗浅的世界观、价值观,所

3、以我们要在讲授过程中加以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更加正确、更加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价值观。【教学策略及设计说明】教授这篇课文时,首先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细细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品读语言文字,从字里行间感受谭老师深沉博大的师爱以及对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的追求和诠释,从而受到心灵的荡涤,真切感受“忠于职守、大爱无疆”的内涵,深刻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让学生学习侧面烘托的写法,体会文章是怎样通过环境和场景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教学目标】1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掌握文章中出

4、现的重点字词,理解词语的深刻含义,并能熟练运用。3.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4.通过品读语言文字,感受“最后的姿势”的深刻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人生价值的完美诠释。5.学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和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脉络,准确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2.学会课文中所采用的写作方法:环境及其场景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侧面烘托等方法。【教学难点】1.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的人格魅力,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和对生命意义的完美诠释,学习谭老师的大爱精神,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

5、人格品质。2.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能够熟练运用侧面烘托人物的写法。【教学准备】1.搜集汶川地震的相关资料,比如视频、音频、纪录片、相关的文字记载。2.整理在地震救灾中的涌现的感人事迹。3.主人公谭千秋的介绍。【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背景导入;揭示课题,走近谭千秋;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课文词语,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学习写作方法;布置作业。第二课时:复习导入;学习第一部分,感受谭老师的爱与责任;品读第二部分,丰富英雄形象;学习第三部分;学习第四部分;总结拓展,深化

6、主题。【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步骤导案(教师活动)学案(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微课设计11指导一、背景导入。1.汶川地震的视频、图片播放。导语:2008年5月12日的14时27分59.5秒,在我国川西北的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的特大地震。此次地震波及范围之广,损失之严重,堪称建国后历史之最。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很渺小,因为我们无法阻挡;人类却又很伟大,因为能够将自己的力量最大化,去拯救废墟下的生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样一位完美诠释生命意义的伟大的老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老师最后的生命姿势。(板书)2.这场地震给人们带

7、来了灾难,但也让人们对整个中华民族充满信心,也深感自豪。因为发生了数1.学生齐读课题。2.交流自己课前搜集到的地震中的感人事迹。这样的安排使学生能够比较容易进入情境,为之后感受谭千秋老师伟大的人格魅力做铺垫。11不尽的感人事迹。同学们说一说,课前搜集到的感人事迹。二、揭示课题,走近谭千秋。1.《最后的姿势》指的是谁的姿势?是什么样的姿势?学生边读课题边思考。2.指名学生介绍谭千秋,教师补充。1.学生齐读课题,思考问题。2.学生根据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向大家介绍谭千秋。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齐声朗读课文,找出描写谭老师“

8、最后的姿势”的句子。2.请学生模仿谭老师“最后的姿势”。1.学生边读边画出相关的句子。2.同学们模仿老师的动作。这样的引导便于学生切身感受谭老师“最后的姿势”,初步感知动作、神态描写对人物人格的烘托。四、学习文中词语,概括主要内容。1.分组出示词语,学生朗读,教师纠正读音。(1)废墟坍塌塌陷尘埃(2)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