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模具CAD课程设计报告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word格式,景德镇陶瓷学院《模具CAD/CAM》课程设计院系:机电学院 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姓名:郭开剑 学号:200910340112 指导教师:刘文广完成时间:2012-12-12,专业.专注..word格式,目录1原始数据及资料…………………………………………………………31.1塑件图二维图及尺寸……………………………………………………31.2材料………………………………………………………………31.3年产量………………………………………………………………31.4课程设计目的…………………………………………………………41.5课程设计任务………………………………
2、…………………………42.对设计课题的分析……………………………………………………42.1塑件三维图…………………………………………………………42.2塑料制件的最佳浇口位置分析………………………………………53.设计计算………………………………………………………………63.1塑件体积计算…………………………………………………………63.2塑件质量计算…………………………………………………………63.3确定型腔数目…………………………………………………………64模具结构设计………………………………………………………74.1模具三维图…………………………………………………………
3、74.2创建工件…………………………………………………………74.3设计行腔型心及分型面得……………………………………………………84.4设计浇注系统,采用侧位进浇…………………………………………………84.5型腔型芯……………………………………………………………94.6塑件开模后整体效果图…………………………………………………105设计小结………………………………………………………………116参考文献………………………………………………………………12,专业.专注..word格式,1.原始数据及资料1.1塑件图二维图及尺寸图1.1塑件二维图及尺寸1.2材料:PP(聚丙烯)P
4、P(聚丙烯)是单体丙烯的聚合物。密度小,是常用塑料中材质最轻的。强度、硬度、刚性和耐热性均优于低压聚乙烯,可在100°C--120°C长期使用。几乎不吸水,并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高频电性能优良,且不受湿度影响,成型容易。但低温发脆,不耐磨,易老化,成型收缩率大。可作为一般机械零件、耐腐蚀件、高频绝缘材料和电缆电线包皮等的生产用料。1.3年生产量(10万件),专业.专注..word格式,1.4课程设计目的(1)要求学生能根据零件图,来进行模具的计算、设计等,完成模具成形部分的设计,从而熟悉和掌握一般模具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2)通过具体的软件UG来熟悉和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
5、本方法和设计步骤,为今后的毕业设计、今后从事模具CAD/CAM工作进行一次综合训练。1.5课程设计任务根据指导书提供的零件图及相关参数,用UG来进行其注塑模具成形部分的设计(型腔、型芯等)。2.课题设计分析2.1塑件三维图图2.1塑件三维图,专业.专注..word格式,2.2塑料制件最佳浇口位置分析此过程是将制件的从UG中导出,导出的文档为*.x-t,然后再用Moldflow软件将导出的*.x-t文档导入Moldflow软件中。进行网格的划分,然后进行分析,由结果查看到塑料制件最佳浇口位置在下图中的蓝色部位,红色部位是不易设置浇口的。3.设计计算3.1塑件体积计算V=1108
6、4.2386mm^33.2计算塑件的质量查手册取密度ρ=0.91g/cmM=ρ*V=10.086g,专业.专注..word格式,3.3确定行腔数目根据(4-1)得(4-2)注射机最大注射量的利用系数,一般取0.8;注射机最大注射量,cmз或g;浇注系统凝料量,cmз或g;单个塑件体积或质量,cmз或g;根据塑件的结构及尺寸精度要求,该塑件在注射时采用1模1腔4.结构设计4.1画出模具三维图:打开UG软件,新建一个prt文档,根据塑件二维图得到三维图形。,专业.专注..word格式,图4.1塑件三维图的制作过程4.2创建工件,专业.专注..word格式,4.3设计型腔型芯及分型
7、面得(红色部分为型腔部分),专业.专注..word格式,(黄色部分为分型面)4.4加载模架如图所示,专业.专注..word格式,4.5设计浇注系统,采用大水口直接进浇:4.6塑件开模后整体效果图,专业.专注..word格式,5设计小结本次模具CAD/CAM课程设计,完成了对模具工艺的分析,确定了生产该零件所需的塑料模具的结构设计形式。通过计算得到具体零件的尺寸,成功利用CAD、UG软件完成对模型的三维实体件建模。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掌握了模具设计的基本原理,熟悉了UG的操作方法。总来说,达到了课程设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