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鱼病害研究概况【文献综述】

大黄鱼病害研究概况【文献综述】

ID:476679

大小:3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08-08

大黄鱼病害研究概况【文献综述】_第1页
大黄鱼病害研究概况【文献综述】_第2页
大黄鱼病害研究概况【文献综述】_第3页
大黄鱼病害研究概况【文献综述】_第4页
大黄鱼病害研究概况【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黄鱼病害研究概况【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水产养殖大黄鱼病害研究概况摘要:大黄鱼为我国特有海产鱼种,营养价值高,深受百姓喜爱,近年来随着人工育苗技术的完善与成熟,其养殖规模也迅速扩大,同时不少厂家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进行高密度养殖,使大黄鱼疾病的流行和危害也日益严重.如浙江、福建许多地区出现了一种大黄鱼皮肤溃疡病,给养殖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提高大黄鱼的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进来从大黄鱼的免疫学角度进行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研究,已成为水产动物疾病预防与控制研究领域的热点,同时也给今后免疫增强剂的删选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关键词:大黄鱼;养殖;病害;免疫1

2、.大黄鱼概述1.1分布大黄鱼Pseudosciaenacrocea(Richardson)隶属鲈行目,石首鱼科,黄鱼属,俗称黄鱼、黄瓜鱼、黄花鱼等。大黄鱼是中国海的特有优质鱼种,在我国黄海的山东半岛以南至南海的雷州半岛以东均有分布,曾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海洋经济鱼类”之一。1.2营养价值大黄鱼营养丰富,肌肉中蛋白质含量为17.6%~18.9%(湿重比),17种常见氨基酸总量为153.59mg/g(湿重比),其中谷氨酸、天冬氨酸等具有鲜味的氨基酸含量高达46.77mg/g,故肉味鲜美,为深受人们喜爱的佳肴。在医用上,大黄鱼的耳石、鳔、肉

3、、胆、精巢均是重要药物和制药原料(宏业,1985)。2.养殖状况20世纪90年代以前人们使用大黄鱼主要靠天然捕捞,1974年仅东海区的产量就达到19万吨,在我国海洋渔业发展中起了重要中用,但是,近年来由于资源过度开发,强大的捕捞压力使这一宝贵资源趋于衰竭和崩溃,全国文明的舟山渔场于70年代后期,福建闽江口渔场于80年代已先后形不成渔汛,福建宫井洋大黄鱼产卵场自1987年以来,已捕不到性成熟亲鱼(刘佳富,翁忠钗等,1994)。为了拯救大黄鱼和保护大黄鱼自然资源,满足市场上日益增长的需求,水产研究部门及时开展了大黄鱼人工养殖的探索,福建

4、省各级领导及有关部门于80年代初采取了相应措施,一方面建立大黄鱼繁殖保护区,另一方面则积极组织开展了大黄鱼人工育苗技术、海区网箱养殖技术、土池养殖技术、集约化养殖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等系列专题研究。经福建省科技人员十余年的不懈努力和刻苦攻关,较为深入地突破和掌握了亲鱼培育、人工催产、孵化及仔稚鱼培育等系列关键技术,使获得大量亲鱼进行大黄鱼批量人工育苗成为可能,从而摆脱了依赖自然海区捕捞亲鱼的局面,并将大黄鱼的养殖技术成果和人工育苗得以迅速推广,并日趋成熟,实现了从科研开发到规模生产的转变,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在大黄鱼的

5、人工养殖已由内湾向浅海外滩,养殖方式也有单一的网箱养殖发展为土池养殖、围网养殖等多种模式,并正在向浅海大网箱养殖模式发展,而且从福建辐射到浙江、广东、江苏、台湾等沿海省份,养殖成本及市场价格较原来有明显降低,成为百姓能消费得起的美味佳肴(张彩兰,刘家富等,2002)。3.大黄鱼病害研究概况但是随着大黄鱼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疾病的流行和危害也日益频繁,严重威胁着大黄鱼养殖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这包括长期近亲繁殖导致种质的退化,病害防治用药上有些养殖户或一些渔病防治员,为了快速治好鱼病或为了赚钱,不顾农业部颁布的《水产养殖质量安

6、全管理规定》(31号令),未确定病原或病因,盲目大量使用禁用渔药或抗生素等,甚至使用人用的新药,形成滥用渔药的局面,加大了病害的发生率,及饵料质量难以保证,都使大黄鱼养殖带来危害。3.1细菌性病原体通过对大黄鱼病鱼体表和内脏器官分离菌的回归感染试验、形态鉴定、生理生化特性检测等细菌学方法,已鉴定出的大黄鱼细菌性病原有溶藻弧菌(Vibrioalginolyticus)、副溶血弧菌(V.parahaemolyticus)、哈维氏弧菌(V.harveyi)、鳗弧菌(V.anguillarum)、创伤弧菌(V.vulnificus)、河流弧

7、菌(V.fluvialis)、腐败假单胞菌(Pseudomonasputrefaciens)、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肠型斑点气单胞菌(A.punctatafintestinalis)、点状气单胞菌(A.punctata)、柱状屈挠杆菌(Flexibactercolumnaris)和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等(苏永全,张彩兰等,2004),其中以病原弧菌诱发的弧菌病发病率最高(林克冰,刘家富等,1999),危害最大,一直是研究的重点。3.2寄生虫病、病毒病大黄鱼寄生虫病主要有贝尼登虫病(

8、杨文川等,2001)、库道虫病(简纪常等,2003)、隐核虫病等,关于大黄鱼病毒性疾病方面,已有研究表明在患病大黄鱼体内至少检测到2种可疑病毒,而且都存在于胞浆中(厦门大学)。陈新华等也在被感染大黄鱼的脾、肾等组织观察到六边形彩虹病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