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638812
大小:79.21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9-09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反思张雅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精益求精,助力学生不断成长—《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反思2017年10月26日,2016届新教师汇报课比赛在安海镇养正中心小学举行。本次我执教的是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再认识(一)》,经过多次磨课,我对于如何教授本课知识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也深刻的明白到教师对于教学和自身专业素养的不断精益求精,是助力学生不断成长的源泉。本次活动带给我的收获颇丰,整理反思如下:—'课前思考《分数的再认识(一)》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节内容。在三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认识了整体“1”,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已经会简单的同分母分
2、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再认识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这是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如何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与我的师父及学校数学教研组展开教学研讨,几经思考,决定应当以教材作为教学的依据,从教材出发,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唤醒学生的旧知,加入“用图形表示分数”、“猜想整体图形”、“拿水笔”等活动,通过多样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二'教学亮点教学完这节课,在几位评委老师衷心的点评下,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收获及本节
3、课出彩的地方。(一)基于学情,了解知识起点。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是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数学教学就是要调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沟通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的联系,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此,了解学生对分数已有的认识,是进行“分数再认识”教学的基础。为了解学生的对分数已有的理解情况,我在课堂的幵始先让学生通过三幅图形去发现分数,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对以往知识的印象来表达自己对分数已有的理解,这有利于我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了解学生的想法,并及时的调整自己的教学。(二)生生互动,师生活动齐抓共管。在本课的教学中,注重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在学会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下,学生通过猜一猜、想一想、
4、画一画、拿一拿等活动,在各种感官协调参与下分数意义的建构。学生通过分组合作讨论,全班展示交流,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既发展了求异思维,又在交流中深化了各自的认识。并且,在生生互动的同时,也不忘师生互动,在环节三的末尾,我揭示了我所画的图形的面貌,从学生惊奇的语气中我知道这样的设计给他们带了乐趣,也带来了兴趣。老师不一定非得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牵引着学生学习知识,老师也可以以一个学生的身份,融入到学生当中与他们一起学习,这样是不是更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三)数形结合,理解知识的本质。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并且用于生活。本节课创设了多个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
5、,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新知。如“猜图形”、“拿水笔”等活动,使得学生在具体的操作实践、讨论交流中不知不觉地将分数融合于具体图形、具体事物中,从而自然而然地理解了分数中整体与部分的对应关系,明白了虽然整体与部分变了,但是都能表示同一个分数。也使得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数学的价值。(四)面向全体,注重合作交流。《课标》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整个教学中,以活动为载体,以生为本,全员参与,让学生感知新知的形成过程课堂气氛很活跃。探究分数的意义,我放手让学生们用图形去表示同一个分数,并在班上结合图形说说这个分数的意义,展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在思考和交
6、流中去感受分数的特点。为了突破难点,我设计了“拿水笔”游戏,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比较,轻松感受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分数所对应的部分的大小或具体的数量也不同,从而深化对分数的认识,这对后续学习分数的大小比较和解决与分数有关的实际问题,有很大的帮助。此外,在教学中我还注意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让学生能清晰地说出心中所想,使听者更加明白。三、教学不足虽然有着师傅的指引,虽然也反复地修改思考本堂课的教学,但教学注定是有遗憾的艺术,本堂课,留有许多不足和亟需改进之处。听了来自养正中心小学蔡婷婷老师的点评,有了以下几点思考。(一)经验有余,节奏过缓。课堂节奏不够紧凑,在该快的地方滞留过久。比如
7、环节一中让学生根据图形用分数表示,这对于学生来说是简单的,但让学生结合图形说说为什么可以用这个分数表示时,学生的回答却是磕磕碰碰,步履艰难,很是费力,同时也费时。可尽管艰难,我们却也能从一些模糊的字眼中感受到学生其实是明白的,只是在表达上遇到了困难。这时,其实老师不妨及时让其他学生伸出援手,为他“指点迷津”,这既给了其他同学表现自我的机会,同时也节省了时间,还体现了学生共同参与课堂,互相学习。再例如环节三中,展示学生对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