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632138
大小:70.5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22
《倍的初步认识(设计意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倍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课本第76页的例2及做一做等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经历“倍”的形成过程,知道“一个数的儿倍”的含义。2、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及概括能力。4、培养学生探索精神,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难点1、对乘法中“倍”的意义的理解。2、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及其简单的应用。★教具准备小棒、课件等。★教学过程—、学习例2O1、岀示例2。(1)摆一摆,说一说。师:我在第一行摆了1个正方形,下面请你们在第二行、第三行、第四行分别
2、摆2个、3个和4个正方形。看谁摆得又快又好。(检查学生摆的情况,叫学生到平台上摆一摆)师:摆一个正方形,我们将看成一份,用了4根小棒,也就是1个4o那么摆2个正方形,有()个4,摆3个正方形有()个()......那么,几个几还可以怎样说呢?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知识:倍的认识听清楚老师是怎样说的:通常情况下,我们把2个4可以说成4的2倍;3个4可以说成4的3倍。那么,4个4可以怎样说呢?5个4又该怎样说呢?6个4呢?听清楚啦!10个4又可以怎样说呢?边答边板:4的2倍4的3倍4的4倍4的5倍设计意图:这里遵循学生认识规律组
3、织教学,由扶到放,从上例由“份”一“倍”的认识,发展到这里由“几个几”一“几份”一“几倍”的认识,通过正方形的直观,引导学生建立“几个几”与“几倍”的联系,概括“倍”的含义,形成初步的理性认识。体现了通过具体形象抽象本质属性并加以概括的过程。2、如果我把每一份4根小棒换成这样呢?第一行△第二行:△△第三行:△△△每份有3根小棒,第二行用倍来说该怎么样说?第三行呢?(出示图片)为什么?3、摆一摆。(1)我摆了这样的一份(第一行摆2根小棒),请你们摆出我的2倍。(再摆出我的3倍)。(2)如果是这样呢?(在后面补上4个)又应该怎样说
4、?补上4根小棒2的2倍f2的3倍—►2的5倍(3)自由摆,自由说。学生分组完成:我的第一行摆了()根小棒,将它看成一份,第二摆了这样()份,第二行是第一行的()倍。(抽出个别特殊情况演示。)设计意图:通过摆一摆,说一说,加深学生对倍的理解:倍是两个数比较的另一种说法,首先要确定比较标准,即一份数,再根据第二个数有这样的几份,知道第二个数是比较标准的几倍。再让学生说明“为什么”,层层推进,加深对“倍”的认识,并且通过份数的变化,让学生知道“几倍”就相当于有这样的“几份”O4、拍一拍师: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拍了几下,同学们拍的次数是
5、老师的倍数。5、说一说下面哪一题的两行存在倍数关系?(1)第一行:笫二行:▽QQOQQQQQ第一行:vvVm第二行:第-行:设计意图:通过多种渠道(手动、耳听、眼看)、多种形式巩固并加深对“倍”的理解,加深学生对的倍的本质认识:倍是几个几的另一种表达。第(2)小题说明不同物体的个数也可以用倍数关系来表示。促使学生从发散思维中寻找规律,使学生的思维水平进入更高一个层次。二、学习例3师:在这里你知道什么?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在这里我们知道:第一行有2个O,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4倍。问题是:第二行摆儿个O?)师:看,摆第
6、一行的4倍,也就是要我们摆几份几?请同学们先摆一摆。师:第二行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这个答案你是怎样知道的?(乘法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因为求2的4倍也就是求4个2,所以用乘法计算:2X4=8(根)或4X2=8(根)。)师:你能将例2中各行所用的小棒列式计算吗?师:笫一行有儿根木棒?是怎样算岀来的?笫二行……板书:4X1=4(根)4X2=8(根)4X3=12(根)4X4=16(根)4X5=20(根)师:观察这些数式,它们都求“求几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它的算法吗?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和概括,并且在
7、老师的适当引导下,得岀“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和概括能力真正得到了培养。板书:求几的几倍是多少,也就是求几外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五、巩固训练1、做一做(1)书本P76页做一做。第-行:S00第二行:第一行的5倍。师:你会提什么问题?也就是求什么?(第二行应该摆多少根?也就是求3的5倍是多少。)那你是怎么求出来的?(直接列式计算。)2、说一说教师:请同学们说一说我们周围具有倍数关系的人或事物。设计意图: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给学生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用数学,爱数学的积极情感。、总
8、结归纳1、今天你学会了什么?2、课后认真观察身边的事物,想一想能否用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来说说。设计意图:让学生参与全课总结既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巩固新知,又使学生品尝到收获的喜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