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仙游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国庆周练试题2(含解析)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国庆周练试题2(含解析)

ID:47609487

大小:118.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0-01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国庆周练试题2(含解析)_第1页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国庆周练试题2(含解析)_第2页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国庆周练试题2(含解析)_第3页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国庆周练试题2(含解析)_第4页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国庆周练试题2(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国庆周练试题2(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福建省莆田市仙游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国庆周练试题2(含解析)基础训练题1.朱熹《劝农文》载:“乡村小民,其间多是无田之家……佃户既赖田主给佃生籍(田主给予的佃田立下户籍)以养家活口,田主亦借佃客耕田纳租以供赡家计,二者相须,方能存立。今仰人户递相告诫,佃户不可侵犯田主,田主不可挠虐佃户。”材料体现了A.儒家仁爱和谐思想B.宋朝阶级矛盾尖锐C.土地兼并问题严重D.农村资本主义雇佣关系出现【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中“佃户既赖田主给佃生籍(田主给予的佃田立下户籍)以养家活口,田主亦借佃客耕田纳租以供赡

2、家计”“佃户不可侵犯田主,田主不可挠虐佃户”可知题干是指佃户和田主之间的和谐思想,符合题意的是A项;BC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题干不是资本主义雇佣关系出现,D项与历史史实不符,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制度•租佃关系2.中国传统少儿蒙学读物《教儿经》中有如下训诫:“……不会读书把田种,种田也要用番心……无田无地做买卖,开店铺面要寻人……买卖不成仁义在,一团和气福自生……百样手艺百样好,只怕玩耍不认真……”上述引文A.体现了陆王心学的道德价值观念B.据表达方式判断应属于明清时期C.强调了传统以农为本的经济思想D.打破

3、了传统中国对“四民”的划分【答案】A【解析】-1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种田也要用番心买卖不成仁义在,一团和气福自生……百样手艺百样好,只怕玩耍不认真”可以看出十分重视道德价值观念,A项正确;B项错误,从表达方式不能判断是明清时期;C项与材料不符;D项仅根据材料不能判断。【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陆王心学3.解缙十九岁中进士,后进翰林院,朱元璋对解缙“甚见爱重,常侍帝前”。他对解缙说:“朕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纲常伦理成为治

4、国手段B.专制皇权不断加强C.朱元璋有爱才如子情怀D.儒家思想重回正统【答案】A【解析】题干中“朕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中的“恩”、“义”是儒家纲常伦理的表现,朱元璋用恩义来笼络大臣,体现出了将纲常伦理应用到治国手段之中,故A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皇权的变化,故B项错误;朱元璋对解缙的爱重,并不能代表其就存在爱才如子情怀,故C项错误;儒家思想自汉武帝以来就一直是正统思想,并未失去过正统地位,因而重回正统的说法有误,故D项错误。4.明清时期的官箴书,主要是讲各级官员必须知道的制度细则和行为规范。“天下之人

5、无过善、不善之两途,而人之慕乎善而远不善也。”。这一规定是下列哪一思想的体现A.“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B.“格致诚正,修齐治平”C.“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D.“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儒家思想。依据材料可知,官箴书主要是讲各级官员必须知道的制度细则和行为规范。结合所学分析选项内容可知,A选项是法家荀子的王霸之道,与题意不符;C选项是道家庄子的相对论,与题意不符;B选项是儒家经典《大学》的核心思想,目的是约束人的品行,使其逐渐完善人格并对社会做出贡献

6、,与题意相符;D选项是法家韩非子的变革思想,与题意不符。故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为B选项。5.-12-李时珍于明万历六年写成《本草纲目》,其中有“玉蜀黍(玉米)种出西土,种者亦罕”:乾隆二十三年的记载有“玉蜀黍,俗名玉米……此种近时楚中遍艺之”。玉米种植情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南北方气候差异B.人口增长的需求C.殖民活动的推动D.经济结构的变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玉蜀黍(玉米)种出西土,种者亦罕”……“玉蜀黍,俗名玉米……此种近时楚中遍艺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北气候没发生重大变化,故A错误。明清时

7、期中国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人口增长很快,新航路开辟后传入中国的玉米等作物得以推广,缓解了粮食作物种植的压力,故B正确。。殖民活动的推动,在鸦片战争后,故C排除。经济结构的变动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故D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玉米种植6.《关于秦汉农业的若干问题》一文中写道:战国初期,粮食产量每亩只有一石半左右(合今1.0517石),而西汉时,据农学家氾胜之讲,在某些地方“中田亩十三石(合今3.76石),薄田亩十石(合今2.89石)”。这说明A.铁犁牛耕技术得到推广B.精耕细作生产有所

8、发展C.国家重农政策效果显著D.小农生产的优越性显现【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西汉的粮食亩产产量和战国初期相比有了显著的增长,这和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的发展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精耕细作的特点就是在有限的土地上,通过提高耕作技术,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材料中战国初期到西汉时期粮食亩产量的大幅提高,正说明精耕细作的发展。故选项B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