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原理》试题(二)及参考答案22

《哲学原理》试题(二)及参考答案22

ID:47593713

大小:46.0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22

《哲学原理》试题(二)及参考答案22_第1页
《哲学原理》试题(二)及参考答案22_第2页
《哲学原理》试题(二)及参考答案22_第3页
《哲学原理》试题(二)及参考答案22_第4页
《哲学原理》试题(二)及参考答案22_第5页
资源描述:

《《哲学原理》试题(二)及参考答案2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哲学原理》试题(二)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40分)1.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三个基本历史形态是()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C.奴隶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封建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资本主义时期的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2.国家属于()A.经济基础B.上层建筑C.生产关系D.意识形态3.认识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归根结底是由于()A.科学家们不断的创造发明B.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不断发

2、展C.社会实践的需要D.人们追求知识的强烈愿望4.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A.事物双方之间的相互斗争B.客观力量的推动C.矛盾双方之间的相互转化D.矛盾双方之间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相结合5.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转化是矛盾双方根据一定条件朝着()A.各自对立面转化B.同一方向转化C.捉摸不定的方向转化D.逐步消失的方向转化6.人的一切认识都直接来源于()A.客观世界B.实践C.经验D.学习理论7.阶级和阶级斗争现象是()A.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B.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有现象C.阶级社会的普遍现象D.一切社会的永恒现象8.哲学基本问题是指()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B.理论和实践的关系C.思维和存在

3、的关系D.物质和运动的关系9.空间的特性是()A.一维性B.二维性C.三维性D.多维性10.假象是指()A.正面地直接表现本质的现象B.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的现象C.和本质没有同一性的现象D.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11.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6A.是否整体性地看问题B.是否承认事物在运动C.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D.是否承认事物的变化不仅有量的增减而且有质的变化12.能够证明时间、空间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的自然科学理论有()A.引力场、电磁场理论B.原子结构学说C.欧氏几何学D.相对论13.否定之否定仿佛是向出发点的复归,这种观点是()A.折衷主义观点B.

4、辩证法观点C.诡辩论观点D.形而上学观点1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A.世界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B.世界是统一的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中存在是第一性的D.世界是可知的15.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表现为()A.它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B.它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C.它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D.它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16.唯物辩证法认为,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是()A.事物经过两次否定重新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B.甲变乙,乙变丙,丙变丁……的无穷发展C.事物经过两次否定达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D.事物在原有基础上的周而复始的循环17.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

5、心主义的有()A.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陆九渊语)B.存在就是被感知(贝克莱语)C.理在事先(朱熹语)D.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王守仁语)18.认识的最终目的在于()A.发现真理B.改造世界C.揭示客观规律D.创立科学理论19.认识的起点是()A.社会存在B.感觉C.理性认识D.客观世界20.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A.客观唯心论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庸俗唯物论的观点D.主观唯心论的观点21.从普遍联系观点来看,事物之间的差别的界限()A.是不确定的B.是确定不变的C.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D.是不可捉摸的22.社会分裂为阶级的根本原因是()A.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使用

6、暴力B.产品分配不均C.在生产中出现了指挥者和执行者D.出现了剩余产品和私有制623.一个青年能够成才,是由个人的主观努力,家庭成员的支持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造成的。从因果关系来看,这是()A一因多果B.同果异因C.一果多因D.同因异果24."防微杜渐"的哲学依据是()A.对立统一规律B.否定之否定规律C.质量互变规律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25.意识是()A.一切生物普遍具有的现象B.动物普遍具有的现象C.人和高等动物共有的现象D.人类独有的特殊现象26.划分阶级的根本标准是()A.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B.人们对生产资料的不同关系所造成的不同经济地位C.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

7、政治态度和思想状况D.人们的社会分工状况27.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A.社会发展规律B.客观物质世界C.社会实践D.物质统一性28.庸俗唯物主义在意识本质问题上的错误在于()A.不懂得物质对意识的作用B.不了解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C.抹煞意识形式的主观性D.否认意识内容的客观性29.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的涵义在于()A.它揭示了社会发展一般过程B.它揭示了社会形态由量变到质变这一飞跃过程C.它揭示了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