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593598
大小:28.0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2
《结核病防治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结核病防治规划 为进一步加强全区结核病防治工作,有效遏制结核病的流行,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我区结核病流行与防治工作现状,制定本规划。 一、防治现状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被列为我国重大传染病之一。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结核病防治工作,相继实施了3个全国结核病防治十年规划。特别是从2001年开始,全面推行了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区政府积极履行承诺,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全区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结核病疫情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规划实施期间,全区共登记活动
2、性肺结核患者(1718)例。其中:新涂阳患者838例,复治涂阳患者175例,涂阴患者705例。涂阳患者治疗成功数为854例,涂阴患者治疗成功数为596例。2003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全区共免费检查4890例疑似肺结核病人,免费治疗结核病患者1005例,其中:涂阳患者771例,涂阴患者234例。通过治愈传染性患者所避免感染人数约2481人,避免新发肺结核患者约784人。 目前,我国仍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同时也是全球27个耐多药高负担国家之一。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目前我国结核病年发病
3、人数约为130万,占全球发病的14.3%,位居全球第二位。2001—2010年,我国肺结核报告发病人数始终位居全国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的前列;根据2007—2008年开展的全国结核病耐药性基线调查结果估算,我国每年新发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数约为12万。结核病依然是导致众多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区结核病防治工作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现行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和防治能力还不能完全满足新形势下防治工作的需求;耐多药肺结核的危害日益凸显,如不尽快加以有效控制,未来数年内将出现以耐药菌为主的流行态势
4、,防控工作负担将更为沉重;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防治工作的覆盖面还处于初级阶段,急需在全区扩展防治工作,以阻止结核病疫情随艾滋病流行而升高;流动人口患者治疗管理难度加大;公众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仍然较低等。我区结核病防治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遵循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和要求,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卫生工作方针,依法科学防治。 三、指导原则 (一)健全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参与的结核病防治机制,
5、共同做好结核病防治工作。 (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稳步推进,全面实施中国结核病控制策略。 (三)进一步完善结核病防治相关政策,加大对重点镇(街)和重点人群的关怀和支持力度。 (四)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加大结核病防治经费投入力度,确保结核病防治工作可持续发展。 (五)继续加强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全民防治意识。 四、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全面实施中国结核病控制策略,进一步减少结核病感染、患病和死亡,切实降低结核病疾病负担,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
6、稳定。 (二)工作指标 ——到2015年,全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发现并治疗人数达到915例; ——新涂阳肺结核患者的治愈率保持在85%以上; ——涂阳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筛查率达到95%以上; ——到2015年,报告的肺结核患者和疑似肺结核患者的总体到位率达到90%以上; ——到2015年,以镇(街)为单位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使用率达到100%; ——到2015年,80%以上的县级医疗单位结核病实验室开展痰培养工作; ——到2015年,跨区域流动的肺结核患者的信息反馈率达到90
7、%,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的成功治疗率达到80%; ——到2015年,以镇(街)为单位开展耐多药肺结核诊治工作覆盖率达到50%,耐多药肺结核可疑者筛查率达到60%; ——到2015年,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结核病的筛查率达到90%,在艾滋病高、中流行的镇(街)结核病患者中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筛查率达到70%; ——到2015年,全民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85%。 五、防治措施 (一)加强肺结核患者的发现和治疗管理。 采用因症就诊、转诊和追踪等方式发现肺结核患者;通过使用细菌学检测和快速诊断新技
8、术,提高患者发现水平。有针对性地开展结核病密切接触者、流动人口、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学生、羁押人群、老年人等特殊及高危人群的结核病筛查工作。要进一步完善结核病监测体系,提高结核病患者登记和报告工作质量。继续加强患者的治疗管理工作,不断改进患者管理方式。要规范使用抗结核药物,逐步推广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治疗患者,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患者关怀与支持活动。 (二)积极应对结核病三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