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厂附近泥滩环境因子与小型底栖动物的调查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设计】

热电厂附近泥滩环境因子与小型底栖动物的调查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设计】

ID:475926

大小:8.89 MB

页数:32页

时间:2017-08-08

热电厂附近泥滩环境因子与小型底栖动物的调查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设计】_第1页
热电厂附近泥滩环境因子与小型底栖动物的调查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设计】_第2页
热电厂附近泥滩环境因子与小型底栖动物的调查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设计】_第3页
热电厂附近泥滩环境因子与小型底栖动物的调查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设计】_第4页
热电厂附近泥滩环境因子与小型底栖动物的调查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热电厂附近泥滩环境因子与小型底栖动物的调查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本科毕业论文系列开题报告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热电厂附近泥滩环境因子与小型底栖动物的调查研究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电力需求持续上升,引发了电厂建设的热潮,由于淡水资源的缺乏和为了满足电厂大量冷却水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大型热电厂建造在河口或沿海地区,以充分利用海水作为冷却用水。温排水对海洋生态环境热影响具有潜在性和累积性,热污染主要的是从根本上、整体上改变水体理化特性,进而严重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因此,电厂温排水余热对水环境影响的研究,对于防止热污染,保护海域水质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电厂排水口附近小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和泥滩的环境因子

2、进行了研究,可以为评价沿港电厂大量温排水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提供重要的资料。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的基本内容(1)研究电厂附近泥滩底栖小型底栖动物的丰度和生物量及季节变化。(2)研究电厂附近泥滩有机物含量的季节变化。(3)研究电厂附近泥滩叶绿素含量的季节变化。(4)研究电厂附近泥滩沉积物含水率和粒度的季节变化。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热电厂排水口对小型底栖动物分布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影响;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布设站位→现场采样→样品的处理保存(套筛过滤,然后固定)→样品室内分析(鉴定和计数、测定)→数理统计分析→结合资料比较、分析→结论具体方法、步骤:1.电厂

3、邻近海域调查共设3个断面,用长10cm直径2.9cm的塑料管采集8管,其中的6、7、8号管储存在冰箱内,用于环境因子测定,其余的5管按照0-2cm、2-5cm、5-10cm分段,用5%的福尔马林溶液固定用于小型底栖动物鉴定。2.室内分析,进行样品的鉴定并计数。3.根据《海洋监测规范·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的规定,来计算丰度、生物量指标,根据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丰度(d):d=N10/1.452*πd-丰度,inds/10cm2;N-样品中的生物总个体数。按下式进行生物量的计算生物量(B):B=d*MB—生物量,ug/10cm2;M—个体的平均干重;ug。4.沉积物

4、环境因子测定。4.1有机碳测定:取0.4--0.5g烘干样品于50ml具盖试管中,加入0.5ml硫酸银-硫酸溶液,10mL重镉酸钾-硫酸标准溶液,混匀。在180~190℃的油浴锅上加热,待试管内溶物沸腾5分钟后,置于瓷盘内冷却。待冷却后,将试管内的溶液倒入150ml锥形瓶内,用蒸馏水洗涤试管,倒入锥形瓶,直至水变清。再加入5mL50%磷酸溶液,用硫酸亚铁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4.2叶绿素测定:首先对F95荧光分光光度计进行校正;然后准确称取2份样品0.7-0.8g,放入10ml具盖试管内并加入5mL90%丙酮溶液,摇匀,置于4℃冰箱萃取22~24小时;最后将萃取好的离心管在

5、4000r/min的离心机下离心10分钟。在F95荧光分光光度计下测量其酸化前和酸化后的荧光值。4.3含水率:首先将聚四氟乙烯盒微启盒盖放在105±1℃烘箱内,干燥40分钟。取出冷却至40~50℃,在盛有变色硅胶的干燥器中放置30分钟,称重。称取2-5g泥样2份,吸干表面水放入称量皿中,放在105±1℃烘箱内,干燥6-8小时。取出冷却至40~50℃,再盛有变色硅胶的干燥器中放置30分钟,称重。4.4粒度:将烘干的样品用激光粒度仪测定。5.利用统计数据进行种类分布、数量分布、群落结构与分布特征情况和环境因子状况的研究。同时对比历史资料,结合参考文献,得出最后结论。四、研究的

6、总体安排与进度:1、2008.6~2010.10象山港电厂采样;2、2010.11~2010.12确定题目,查阅文献,收集有关资料、完成开题报告等;3、2010.12~2011.1资料汇总、进行实验测定并数据处理等;4、2011.2~2011.3完成论文初稿;5、2011.4~2011.5完成论文终稿;五、主要参考文献:[1]向荣,杨作升,等.济州岛西南泥质区粒度组分变化的古环境应用.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5,30(5):582-588.[2]陈秀法,等.激光粒度分析与传统粒度分析方法相关对比.青岛海洋大学学报,2002,2(4):608-614.[3]牛占,

7、和瑞勇,李静.激光粒度分析仪在黄河泥沙研究中的应用[J].水利水电技术,2002,33(10):71-73.[4]杨世伦,陈吉余.试论植物在潮滩发育演变中的作用[J].海洋与湖沼,1994,25(6):631-634.[5]李任伟,李原.渤海沿岸环境沉积调查:As重金属、氮和磷污染.沉积学报,2008,26(1):128-137.[6]张富元,章伟艳,等.南海东部海域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沉积学报,2003,21(3):450-460.[7]蓝先洪,张志珣,等.南黄海沉积物不同粒度分析结果的对比研究.海洋地质动态,2006,2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