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590969
大小:18.65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1-13
《人力资源调查 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目录第一篇:人力资源调查报告第二篇:人力资源调查报告第三篇:人力资源调查报告第四篇:人力资源调查报告第五篇:人力资源调查报告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人力资源调查报告关于毕业生就业现状的调研报告调查目的:1、通过对于应届毕业生和招聘人员的实际调研,了解供需双方的差异所在;2、针对当前的就业环境,对于毕业生提出合理化建议。调查对象:应届毕业生和招聘人员调查时间:2014年5月调查人:刘辰磊调查报告:一、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2014年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699万,是高校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2
2、014年,中国将有727万名研究生、大学生。外加去年未找到的毕业生,可预计2014年的高校就业人数多达810万。2014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民营企业倒闭,而在2014年,民营企业吸纳了34.2%的大学毕业生。由于多数行业在2014至2014年期间招募的大学毕业生规模较大,加上全球经济依然不景气,诸如it、机械和汽车等行业的招聘遇冷,更深刻的原因则在于企业技能要求和大学毕业生技能的矛盾。二、用人单位的需求分析1、多数用人单位都走入了重“名牌”轻“一般”、“惟学历是瞻”的怪圈。随着大学生就业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
3、市场”,用人单位也逐渐提高了用人的标准。他们将目光锁定在少数的名牌大学毕业生身上,放在了研究生、博士生身上。相对于名牌、重点院校的大学生而言,不少一般本科院校、专科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存在一定的“品牌劣势”。从中国高等学校的发展现状分析,高等学校之间的资源分配不均,办学质量差异较大,导致了用人单位对重“名牌”轻“一般”的怪现象找到理由和借口。2、缺乏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有的单位在招聘时特别看重工作经验,明确表示不要应届毕业生。他们认为应届毕业生动手能力差,招聘后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培训才能正常上岗。因此,他们更青睐那些
4、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大学生。用人单位的这种短期行为,大大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3、不希望招聘频繁跳槽的大学生:大学生就业后稳定性差,是造成企业不愿意接收大学生的另一重要原因。企业接收大学生后一两年内流失率在30%以上的达到被调查企业总数的50%。甚至像联想集团这样的大型企业,也认为他们为大学生高流失率“交的学费太高”。4、大学生缺乏求职技巧。用人单位表示,部分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过分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更有一些求职者面试时弄虚作假,企图欺骗蒙混过关,谁知很快就被有经验的用人单位拆穿,不
5、得不再次承受面试失败的惨痛教训。而这样久而久之,用人单位也会觉得大学生不诚信而丧失信心。5、大学生怕吃苦,爱面子。许多企业反映,大学生做事眼高手低,知识脱离实际,不愿从基层做起,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比较爱面子,怕从事底层的工作被朋友亲戚看不起,人际沟通能力差,比较自私,因此不愿意接收应届大学生。6、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同等情况下女大学生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这是女大学就业难的主要原因。7、生源地域歧视。不少用人单位
6、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程度,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招聘公务员时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视,实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三、大学生关于就业的期望分析1、工作地域分析。很多人希望到发达的大城市工作,而愿意到中部、西部城市工作的人则少之又少,对于到小城镇工作,大部分大学生都不愿意,只把其作为后不选择。2、薪酬分析。由于对未来预期悲观,毕业后可能受到住房等方面生活压力的影响,大多数人对于两千元以下的收入表示不能接受。3、就业单位
7、预期。受调查的许多大学生都希望到国企或外企去工作,而有极少数愿意到中小民企进行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第一,外资企业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工资待遇较高,目前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第二,由于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收入稳定,福利好,因而也是当今大学生优先考虑的单位和职业。4、个人发展机会。大学生普遍存在着对于未来职位晋升方面的期望,对于那些个人发展机会小甚至几乎没有发展机会的企业,很多人不抱有工作的想法。5、假期要求。很多大学生都希望着企业能够提供一个相对宽松的假期。随着90后大学生越来越多的进入社会,这种现象越发明显。6、专业对口
8、。受调查的学生中,有绝大部分认为自己的专业与市场要求不符,但还是希望着自己能够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四、对于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的一些建议。1、部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欠缺。当今社会所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企业希望所招收的大学毕业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交协作能力以及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