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574006
大小:3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0
《盖州市卧龙泉中学丁世琦《背影》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背 影盖州卧龙泉中学 丁世琦一.学习目标:1、通过比较阅读,学习传神的细节描写。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父子深情。3、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学重点:有感情诵读课文,在品词析句中,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父子深情。教学难点:通过比较阅读,学习传神的细节描写。教课时: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音乐《父亲》,渲染气氛。在音乐的节奏声中,教师絮语般地导入:父亲是一颗星,陪我放飞童年的梦想;父亲是一把伞,为我撑起无雨的晴空;父亲是一池湖水,包容我的无知和娇嗔;父亲是一座桥,渡我从悲伤飞向
2、快乐。是啊,深情的话语饱含着我们对父亲的爱戴之情,同时也是父亲最真实的写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质兼美的纪实散文,其中也刻画了一位疼爱儿子的父亲,这篇散文就是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板书)[设计意图:以歌曲《父亲》为引子,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带领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从而引发学生深入地思考,让学生体会到父爱的真谛,收到蓄情的效果。]二、简介作者,激发兴趣。1、学生交流作者资料。师生交流所搜集的作者资料。(找同学读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中国散文家,诗人。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散文家、诗人、学者、
3、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散文代表作是《背影》、《河塘月色》。2.这是一篇回忆性的写实散文。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3.同学们再来了解一下文章写作背景.《背影》写于1925年10月,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1917年冬,作者祖母去世,父亲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解职。文中的“祸不单行”正是指这两件事。作者当时在北大哲学系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
4、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车站惜别。[设计意图:给学生创造这样一个交流的机会,一方面让学生对本文作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激发学生阅读朱自清先生这篇散文的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奠定较好的心理基础。]三、整体感知,感受亲情。1.听录音朗读掌握文中生字词。(放多媒体把握重点字词,了解重点字词)[设计意图: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2.思考:这篇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生学发言,老师总结:两年前作者奔丧完毕,父子在浦口依依惜别的情景.3.思考:那么这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引导学生回答:背影4思考:文中主要写
5、谁?反映的主题是什么?老师归纳总结:我的父亲。父子情深。5.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并作圈点勾画。分小组讨论.文章可以分为几个段落,段落大意。以及贯穿文章主线的四次背影分别是什么?以及四次流泪的深层原因是什么?[设计意图:传统语文阅读教学,往往按知识点肢解课文,以求得“逐点落实”。而“主问题”对课文内容和教学过程有着内在的牵引力,是经过高度概括与提炼的,是一种能引动整体性阅读的教学问题。“从父亲言行的角度出发。体会父亲对儿子细致入微的爱。”这一环节是抓住了文中的一条感情线索,以这样一个主问题,促使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究,从而引导学生在读中求得对课文的初步理
6、解。这样的阅读由学生自主完成,其作用是教师讲解灌输所无法企及的。同学之间的互动学习,有助于碰撞出知识的火花,探索新问题。]过渡:同学们有没有被这深深的父爱所感动,那么我们来初步体会这如山的父爱。分文章段落第一大段(1段)点背影开篇点题,引起下文第二大段(2-6自然段)写背影回忆往事,抒写深情第三大段(7自然段)忆背影首尾呼应,收束全文6.思考: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几次?请同学们在课文中圈画出来。(找同学回答)写板书:<1>难忘背影(思念父亲)<2>刻画背影(望父买橘)<3>惜别背影(父子分手)<4>再现背影(别后怀念)7.思考:你认为哪个背影最感人,最
7、能体现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刻画背影(望父买橘)。四.赏读课文,理解亲情。过渡:的确,文中的父爱堆积如山,处处可见,而其中“为子买橘”可谓是经典之笔,让我们一起走进父爱的世界。1.同学们细读第5段,全画出这段描写父亲动作的字。(看多媒体,找同学填空)老师总结:从这些动词描写,细节描写,可以感受到文中隐含着的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父亲的一个眼神,一个细微动作,一句质朴的话语,一个孤立的背影,一处离别时的回眸,都深深地打动了作者。处处都凝聚着爱,一种细致入微、无处不在的深沉而热烈的爱。[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能推敲、把握重要
8、词语、关键语句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有些词语句子在文本中看起来很普通、平实,但如果仔细思考揣摩就会发现深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