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框结构设计规范

底框结构设计规范

ID:47571388

大小:2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1-16

底框结构设计规范_第1页
底框结构设计规范_第2页
底框结构设计规范_第3页
底框结构设计规范_第4页
底框结构设计规范_第5页
资源描述:

《底框结构设计规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底框结构设计规范一.一般规定1.根据《抗规》7.1.2表中所述底框结构 上部砌体最小厚度为240mm,房屋最高限值及层数:6,7度22m7层;8度 19m6层;9度区不容许采用这种形式。2.底框层高不得大于4.5m。3.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结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上部的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应对齐或基本对齐。  2)房屋的底部,应沿纵横两方向设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并应均匀对称布置或基本均匀对称布置。6、7度且总层数不超过五层的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应允许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间的砌体抗震墙,但应计入砌体

2、墙对框架的附加轴力和附加剪力;其余情况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  3)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7度时不应大于2.5,8度时不应大于2.0,且均不应小于1.0。  4)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底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应接近,第三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7度时不应大于2.0,8度时不应大于1.5,且均不应小于1.0。  5)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抗震墙应设置条形基础、筏式基础或桩基。4.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框架和抗震墙的抗震等级,6、7、8度可分别按三

3、、二、一级采用。5.底框层砼等级不得低于C30。二.计算方法及要点1.计算方法:底部框架房屋可采用底部剪力法,并应按第2点规定调整地震作用效应。2.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地震作用效应,应按下列规定调整:   1)对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底层的纵向和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均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应允许根据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比值的大小在1.2~1.5范围内选用。最新范本,供参考!  2)对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底层和第二层的纵向和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亦均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应允许根据侧向刚度比在1.2~1.5范围内选用。  

4、3)底层或底部两层的纵向和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应全部由该方向的抗震墙承担,并按各抗震墙侧向刚度比例分配。3.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中,底部框架的地震作用效应宜采用下列方法确定:  1)底部框架柱的地震剪力和轴向力,宜按下列规定调整:  a.框架柱承担的地震剪力设计值,可按各抗侧力构件有效侧向刚度比例分配确定;有效侧向刚度的取值,框架不折减,混凝土墙可乘以折减系数0.30,砖墙可乘以折减系数0.20。  b.框架柱的轴力应计入地震倾覆力矩引起的附加轴力,上部砖房可视为刚体,底部各轴线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可近似按底部抗震墙和框

5、架的侧向刚度的比例分配确定。  2)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钢筋混凝土托墙梁计算地震组合内力时,应采用合适的计算简图。若考虑上部墙体与托墙梁的组合作用,应计入地震时墙体开裂对组合作用的不利影响,可调整有关的弯矩系数、轴力系数等计算参数。4.如底框中抗震墙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间的普通砖抗震墙,符合《抗规》第7.5.6条的构造要求时,其抗震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底层框架柱的轴向力和剪力,应计入砖抗震墙引起的附加轴向力和附加剪力,其值可按下列公式确定:      式中Vw——墙体承担的剪力设计值,柱两侧有墙时可取二者的较

6、大值;    Nf——框架柱的附加轴压力设计值;    Vf——框架柱的附加剪力设计值;    Hf、l——分别为框架的层高和跨度。  2) 2嵌砌于框架之间的普通砖抗震墙及两端框架柱,其抗震受剪承载力应按下式验算:  最新范本,供参考!  式中V——嵌砌普通砖抗震墙及两端框架柱剪力设计值;    Aw0——砖墙水平截面的计算面积,无洞口时取实际截面的1.25倍,有洞口时取截面净面积,但不计入宽度小于洞口高度1/4的墙肢截面面积;    Muyc、Mly——分别为底层框架柱上下端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值,可按现行国家标

7、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非抗震设计的有关公式取等号计算;               H0——底层框架柱的计算高度,两侧均有砖墙时取柱净高的2/3,其余情况取柱净高;    γREc——底层框架柱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可采用0.8;    γREw——嵌砌普通砖抗震墙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可采用0.9。三.底框房屋的抗震措施。   1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上部应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设置部位,应根据房屋的总层数按本章第7.3.1条的规定设置。过渡层尚应在底部框架柱对

8、应位置处设置构造柱。  2)构造柱的截面,不宜小于240mm×240mm。  3)构造柱的纵向钢筋不宜少于4φ14,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4)过渡层构造柱的纵向钢筋,7度时不宜少于4φ16,8度时不宜少于6φ16。一般情况下,纵向钢筋应锚入下部的框架柱内;当纵向钢筋锚固在框架梁内时,框架梁的相应位置应加强。  5)构造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