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鸭蛋》课后练习

《端午的鸭蛋》课后练习

ID:47563857

大小:6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19

《端午的鸭蛋》课后练习_第1页
《端午的鸭蛋》课后练习_第2页
《端午的鸭蛋》课后练习_第3页
资源描述:

《《端午的鸭蛋》课后练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端午的鸭蛋》课后练习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蟾蜍(   ) 蜈蚣(   ) 门楣(   )苋菜(   ) 熏五毒(   ) 腌腊(   )囊萤(   ) 车胤(   )2.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藉贯_____________ 囊荧映雪_____________ 淹蛋_____________城皇____________尤为不即_____________3.根据拼音写出汉字。车yìn____   练náng____   níng____绳xián____鸭蛋   xiàn____菜   门méi____简zhāi____  chán__

2、__蜍4.下列句中引号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B.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C.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D.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5.选择答案,分别选出各句的语言特色。A.平淡而有味。B.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C.文白夹杂,有淡淡的幽默。(1)“一般是敲破空头”、“白嘴吃也可以”。(   )(2)“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3)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

3、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   )6.简答题。课文结尾,作者写到了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与文章题目“端午的鸭蛋”是否脱节,对文章结构有没有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深信黄山天下奇①很早就已闻黄山有北方山峰的雄壮巍峨,南方峻岭的俊逸潇洒;也听说黄山有玲珑剔透的怪石,虬枝斜出的黄山松和浩瀚无边的云海。当代大诗人郭沫若在赋诗赞颂黄山景色时更留下了“深信黄山天下奇”的佳句。②今年十月,我来到黄山,虽说进入秋季,但此时的

4、黄山还是穿着夏装。拾级而上,灰蓝色的轻烟不时伴随花香扑面而来。凭栏远眺十里迤逦的群峰,由于角度、位置和视线的不同而出现景物上的差异,只见峰峦争雄,奇松苍翠,就像几千丈长的彩色帷幔悬挂在前方,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③黄山是立体的画、无声的诗。当走进黄山的峰海,无数的巧石会争先奔到眼前。在半山寺,抬头可见一只头朝天门的振翅欲啼的“公鸡”,这就是巧石“金鸡叫天门”;登上“天山石屏”,遥望莲花峰,她就像用壮美线条勾勒出来的一朵含苞欲放的新莲;在鸡公峰前,一块巧石长得像天鹅一样,昂起来,翼下还有许多团石簇拥着,形成了“天鹅孵蛋”的奇景。还有九龙峰上的“猫头鹰”,白沙岭上

5、的“喜鹊登梅”,狮子峰顶的“猴子观海”鲫鱼背上的“仙桃石”……这些巧石千姿百态,逼真逗趣,似人似物,似禽似兽,惟妙惟肖,如同出自能工巧匠之手,给人带来丰富的想像和无尽的乐趣。④如果用“巧”来形容黄山的石,那么黄山的松可说是“奇”了。黄山松不像一般的松树那样生长在泥土里,而是依山势和风向扎根在高山的峭壁夹缝中,它们不怕严寒,四季常青,形态有立有卧,有俯有仰。如举世闻名的千年古松——迎客松,就挺立在玉屏楼东、文殊洞上,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迎接远方的来客。离开玉屏楼,路旁又有一株古松远伸一枝。作送客状,它就是送客松。往前50米处的望客松则体态优美,如向游人点

6、头,依依惜别。还有始信峰上的黑虎松、天都峰的探海松——黄山的松不仅独立生长,也有成林的树木。如狮子峰上的松树就成林成片,形成松海。当山风吹过,就像排浪拍岸的潮汐,蔚为壮观。3⑤黄山的奇松引人入胜,黄山的云海更为神奇,它妙在非海,而确又似海。站在峰颠,只见烟云时而为风平浪静的汪洋,时而为浪涛汹涌的大海,时而似奔腾的急流,时而又轻柔如绢。刚才还是倾盆雨,迷天雾,而刹那间,它们就会全部散去,阳光一照,白云浩浩,澜翻絮涌,万道山峪沉于银涛中,真有“忽闻海中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的圣境,难怪郭沫若形容它是“森罗万象,忽隐忽现,或浓或淡,胜似梦境迷离”。1.如用一个字

7、概括本文所描写的黄山景色的特点则是_______字。黄山的景物又各有其特点,黄山的石_________,黄山的松__________,黄山的云海___________。(用文中原词)2.请从第①段中找出与第③、④、⑤段相对应的语句。与第③段对应的是_____________。与第④段对应的是_____________。与第⑤段对应的是_____________。3.结合第③段写黄山的石,说说作者把黄山比作“立体的画、无声的诗”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章第④

8、段写黄山的松,黄山松“奇”在何处?_________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