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产业化(装配式)建筑的思考

建筑产业化(装配式)建筑的思考

ID:47562010

大小:23.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1-15

建筑产业化(装配式)建筑的思考_第1页
建筑产业化(装配式)建筑的思考_第2页
建筑产业化(装配式)建筑的思考_第3页
建筑产业化(装配式)建筑的思考_第4页
建筑产业化(装配式)建筑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建筑产业化(装配式)建筑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建筑产业化(装配式建筑)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一、建筑产业化的特点建筑产业化是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为主要特征的生产方式,并在设计、生产、施工、开发等环节形成完整的、有机的产业链,实现建造全过程的工业化、集约化和社会化。相对于传统建筑业,装配式建筑作为建筑产业化的一种建造形式和载体,在生产效率、工程质量、技术集成、环保和节能降耗方面有较大优势。一是生产效率提高。建筑产业化促进建设标准规范化、流程系统化、部品工业化以及建造集约化,减少用工50%、缩短工期30%~70%。可显著降低用工需求的特点,也为建筑业“走出去”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二是工程质量提升。建筑产业化广

2、泛应用工业化、信息化等技术手段,实现构件误差由“厘米”级向“毫米”级时代突进。构件成品一般使用二维码或质量芯片,实现质量可追溯,责任可倒查,利于产品质量监管,助推建筑业向“百年宅”目标挺进。三是技术集成度高。建筑产业化的内在要求,可促进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的大量运用,大大提升建筑安全性、舒适性和耐久性,同时可带动设计、建材、装饰等50多个关联产业产品的技术创新。四是节能环保。最新范本,供参考!与传统建造方式比较,建筑产业化可节水60%、节省木材80%、节省其它材料20%、减少垃圾80%、减少能耗70%。促进建筑企业转型升级,向绿色建筑跨进,走上集约化、可持续发展道路。二、建筑产业化面

3、临的机遇和挑战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实施不断加快,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产业化发展是箭在弦上和必然选择。随着整个社会工业化、机械化、信息化进程加快和行业政策红利持续激发,作为建筑产业化重要载体的装配式建筑将全面进入新的发展机遇期,可以预期大规模的装配式建筑磅礴待发。机遇之一:产业发展政策导向,为装配式建筑提供未来空间近年来,国家积极倡导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理念,从2010年起国务院、住建部、工信部以及各地方政府密集出台了20余份扶持产业发展的相关文件,着力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等建筑产业化的进程。新近印发的《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指出,力争用1

4、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产业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为建筑业转型发展、培育产业新动能带来契机。(一)面临的机遇机遇之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装配式建筑注入动力供给侧改革五大任务之一是“去产能”最新范本,供参考!。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化解钢铁过剩、提速建筑产业现代化进程的最佳路径。例如钢结构建筑是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按照测算,钢结构建筑每平方米用钢量为100~120千克,相当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2倍,能够有效串联钢铁业和建筑业,为两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质的飞跃,提供难得的战略突破口和结合点。同时,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海绵城市建设、地

5、下综合管廊建设步伐加快,全国地产开发商和建筑企业纷纷转型升级,新型建材商和设备企业伺机而动,为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建筑产业化和住宅产业化的发展带来新动力。2016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7.35%,与国外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80%左右相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全国每年房屋竣工面积40亿平方米左右,其中住宅竣工面积占七成左右。现行住宅建造模式仍属于传统现场浇筑方式,产业化比例不足10%,说明未来建筑产业化发展面临巨大的商机和空间。机遇之三:“新经济”元素,为建筑产业化发展集聚能量当前,建筑行业面临着经济下行压力增加、生产经营放缓的局面,采取“新模式”、引入“新技术”成为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6、的路径选择。一是PPP投融资建设模式、“互联网+”等家装电商模式,为建筑产业化发展汇聚了新动能。二是技术创新驱动加力,为加快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增强研发能力。通过对生产技术、施工工艺等方面的创新研发,提高建筑生产力、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进程。(二)面临的挑战最新范本,供参考!目前我国建筑产业化还处在起步与成长阶段,存在着技术标准不完善,装配成本高和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产业化发展之路任重道远。挑战之一:技术标准体系不完善,制约建筑业产业化发展调研了解,装配式建筑方面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不甚完善,尤其是在标准图集和计算机软件等方面存在短板。近几年虽然补充和优化了一些标准和流程,但还不能全面满足设计、生产、施

7、工,以及工程验收和工程结算等方面的需求。例如,目前国内装配式结构体系研究风生水起,但各自为政、互相排斥,出现了诸多的派别体系,虽各有特长但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和做法,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和重复投资,给装配式建筑推广带来一定的障碍。挑战之二:经营成本过高,增加装配式建筑推广难度调研了解,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生产线投资过千万,一般规模的产业园投资在亿元以上,前期投入资金较大。从运营成本看,目前装配式建筑每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