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555483
大小:264.94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9-19
《宁夏育才中学学益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绝密★启用前2016-2017学年度学益学区高二政治月考二试卷考试吋I'可:100分钟;一、单项选择(60分)1、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岀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说明()A.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B.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C.人们的文化素养要通过参与文化活动逐步培养起来D.文化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2、欣赏下边漫画《整齐划一》,回答问题。该漫画中的主人公()整齐划一A.没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没有坚持适度原则C.没有坚持集体主义原则D.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3、科学理论并非一成不变:一旦有了更好的解释,旧理论就需要修正。科学家随时
2、准备改变自己的信念,并与观察、实验中猎取的数据保持一致,这并不是他们的弱点,相反,这正是他们的力量所在。这说明()①科学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②科学认识随着客观规律的发展而发展③科学家的信念是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④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我们要大踏步地追赶知识经济,要在新的科技革命和挑战屮立于不败Z地,就必须紧紧咬住一个“新”字,要在知识经济创新、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上下功夫,真正搞出中国的创新体系來。这是因为()A.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B.事物是客观存在的C.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物质决定意识5、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其总特征是()A.孤立和静止的观点B.对立和统一的观点C.运动和静止的观点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6、铁路曾被称为“铁老大”、国民经济的火车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们已逐渐迈入高铁时代,享受同城化的便捷。但是,冋忆起悲情往事,也常常令人扼腕。经过儿年的努力,屮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已居世界首位。到2012年底,屮国铁路快速客运网将覆盖全国90%以上人口,“人便其行、货畅其流”的目标将成为现实。这说明()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于人类③人们可以根据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④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7、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
4、发展,资源与环境问题日趋严峻,人们也由过去片血强调“征服白然”转而提出“与白然和谐相处”。可见,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A.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B.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C.驱动或制约着社会发展D.具有相对独立性特点8、2011年国家加快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如房价、物价等问题,其哲学依据是()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B.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C.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工作原则D.个人利益的满足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9、30多年来,屮国人的拜年方式经历了从电报、书信到电话、短信、电子邮件、QQ乃至微聘的变迁。这意味着科技进步()A.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B.加快了新传媒代替旧传媒C.推
5、动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D.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方式10、“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当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深切愿望的集中反叽也是当时屮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前赴后继、顽强斗争革命精神的集屮体现”。这体现了()A.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C.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D.文化对政治具有反作用11、下列名句与漫画蕴含哲理相同的是()A.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李宗盛《真心英雄》)B.富润屋,徳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礼记大学》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D.将欲弱Z,必固强Z;将欲废Z,必固兴Z;将欲夺Z,必固与《老子》1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
6、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①个人的成长历程中③经济活动中A.①②C.①②③④②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④政治活动屮B.①②③D.③④13、孔子F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党的十六大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血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冋答问题。1.学习型社会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建立学习型社会()①是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和结果②意味着文化传承方式的新变革③是全血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④能够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学习型社会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
7、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与传统社会中人们主要通过学校获得知识不同的是,学习型社会的学习已贯穿于人生的全过程。这将意味着()A.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将逐步被取代B.终身学习将成为人生的目的C.学习将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A.学习是全社会工作的中心任务14、中国历來描写中秋月的诗词歌赋,多以期盼团圆为主题。如苏东坡在《水调歌头》中吟唱着悲欢离合之痛,让团圆的期盼成为离人孜孜不倦的憧憬。中秋盼团圆已成为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期许。这一传统文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