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531065
大小:93.66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9-14
《化学教学论,整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复习提纲1、化学与化学教育的发展;(选择)(我国于1865年起在学校开设化学课程、甲种木、乙种木等等)2、化学教育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化学教育的价值观与目标(为什么教、学);2.化学教学的课程与教材(教什么?学什么?)3.化学教学的模式与方法(怎么教、怎么学)4.化学教学的测量与评价(教的如何?学的如何?)3、化学教学论的定义、基本特点、研究对象:定义: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它以教育学、心理学和化学专业基础课为先修课,具有明确的师范性和实践性的教育专业课程。基本特点:综合性、师范性、实践性研究对象:整个中学化学教学系统,即化学教学中教与学的联系、相
2、互作用及其统一。或者说是研究化学教学的诸因素:教师、学生、教学资源、教学手段等。4、课程定义P11:(课程是指对教学内容及过程的安排计划,包括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科书和教学方案等,它们应该体现课程目的,为课程的服务。三大课程流派的名字及主要思想:(1.实用主义课程:代表:杜威,主张以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动机、兴趣、爱好和需要等为中心编制课程,在这种课程中,儿童通过活动中所得到的直接经验来学习。2.学问中心课程:代表布鲁纳,知识是课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强调要把人类遗产中最具学术性的知识作为课程内容,并且特别重视知识体系木身的逻辑性和结构3•社会中心课程:代表弗莱雷,主张围绕当代
3、重大化学问题组织课程,以社会需求决定教育课程,同时应按照学牛的程度规定大的学习单元,以保证有效地积累教育经验。)科学素养:(科学素养界定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位于核心;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是建立在具体知识技能获得的基础之上的。化学课程编制的影响因素及组织形式:(内部因素:课程的历史传统、教学论的观点和课程发展的自身规律等;外部因素:学科、社会要求与条件、学生和教师。要拓展一些)组织形式:化学课程标准(化学课程标准是国家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培养目标和课程计划制定的关于化学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
4、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特点:基础性、现实性、实践性、综合性、发展性)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结构(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及特色P15:课程基本理念P18(科学素养、科学世界观、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已有经验和认知特点、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学习方式的转变、科学探究、多样化课程模块、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教师反思)、课程理念(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具体看照片)、课程目标P20(科学素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课程的评价:(课程评价是依据课程的实施可能性、有效性及其教育价值,
5、做岀价值判断的证据的收集与提供的过程,它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教育过程的计划与组织的判断,二是对学生成绩(学生的学习成果)的判断。将课程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关于目标要求的说明:P20化学课程理念与教材的关系:pl3阅读材料课程理念决定了教材建构的基本思路和编写模式。课程理念通过不同的教材编写理念得以反映。双基(传统的双基是指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有关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最基本概念和初步原理;有关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重更事实及其基本规律;实验观察和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进行简单化学计算的技能;运用科学语言和化学符号进行表达和交流的技能。现代双基中的基本知识除
6、了包括传统中的基本知识外,还有能够反映化学科学的发展、化学与社会生活和技术进步相互关系的知识以及有关化学问题的知识;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运用化学知识解决):要为公民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而不仅仅是升入高一级学校。这些基础应包括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方法等。要为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奠定基础。不仅有就业职能,还应有社会交往、合作、忍耐挫折等能力.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的目标、方向:((1)・改变化学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2)・改变化学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3).改
7、变化学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4)・改变化学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倡导多种评价方式;(5).改变化学课程过于集中的现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提倡开发校本课程。)5、义务教育化学教材(P26)和新课程高中必修教材有哪些特点:看照片(新课程高中必修教材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从自然界到实验室,从实验室到应用,引导学生认识真实的化学。采取学科中心、认知过程中心、社会生活问题中心相融合的多元课程设计取向。在内容上,选择核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