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494584
大小:98.83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1-12
《普通逻辑学复习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逻辑学课堂笔记《逻辑学》课堂笔记绪论部分一、什么是逻辑学?●它是一门工具性学科;●“逻辑”≈思想/规律;●它静止地研究事物,不研究变化发展的东西【与哲学相区分】;●它具有严谨性、古老性、稳定性等特征;●它的研究对象是:思维的形式和规律【符合逻辑的不一定正确,但违反逻辑的一定错误】(研究思维的逻辑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和一些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二、逻辑的功能和作用?●逻辑学可以提高理解能力及思维能力三、逻辑学的内容?●思维的形式和规律1、“逻辑”的多义性:客观规律;思维规律、规则;逻辑学等。2、思维的概念思维就是理性认识,是人在脑中借助于语言材料、运用概念以及判断推理的过
2、程,它是对客观事物的间接、概括的反映。3、思维的特征:概括性、间接性、与语言有密切关系。4、思维的三种基本形态(形式):概念、判断、推理、论证。5、思维的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冲律、充足理由律5、任何逻辑形式都是由逻辑常项和变项两个部分组成的,逻辑形式的不同是由逻辑常项的不同决定的。第一章概念一、什么是概念?●概念是对同一类事物共同本质的概况,它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思维成熟的标志是概念的形成】【所有的概念都通过实词来表达,或者说实词都用来表达概念】【不可能将所有的概念都表达出来,这是没必要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同一个语词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同一
3、个概念也可以用不同的语词表达】●概念是构成思维的最小单位。二、概念的种类?●①实体概念②属性概念:表示事物属性③空概念:概念里没有任何对象:如鬼神12逻辑学课堂笔记三、定义概念:1、下定义的方法:内涵+外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⑴、概念的内涵就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和特有属性的总和,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怎么样的,是认识活动的结果,是关于概念质的规定【即对事物最本质的概括,是与其他事物的区别所在(如人是具有思维能力的动物)】;⑵、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中所反映的具有本质属性和特有属性的对象,是关于概念量的规定,指概念的适用范围。【外延指的是概念的对象,主要方法是分类(
4、分类确定分类依据时,必须使对象穷尽)和举例】●内涵是外延的限定,外延是对内涵的概括●内涵越多,越准确;外延越大,越丰富2、下定义的规则:(通过种和属的结合来下定义)●定义中的属概念必须要宽度适当:不宜过大或过小●不允许包含被定义的概念:如人就是除了非人之外的动物●不允许包含否定词:如牛不是马●不可以是比喻●定义不可循环:如暂时是比永久短一点四、概念间的关系(用欧拉图示表示)概念的关系可以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相容关系又包括同一关系(全同关系/全等关系)、从属(包含)关系和交叉关系1、相容关系⑴、全同关系如果S和P的外延完全重合,即所有的S都是P并且所有的P都是S,
5、那么,S与P之间的关系就是全同关系,可用图1表示。SP⑵、包含关系如果S的合部外延同P的部分外延相相重合,即所有的S都是P并且有P不是S,那么S与P之间的关系就是包含关系。S与P之间的真包含于关系可用图2表示。PS⑷、交叉关系如果S和P的外延仅有一部分重合,即有的S是P,有的S不是P,并且有的P不是S,那么,S与P之间的关系就是交叉关系。S与P之间的交叉关系可用图4表示。12逻辑学课堂笔记SP2、不相容关系(1)并列关系【不重叠,全包含】ABC(2)矛盾关系【全包含,“必有一真”】对于种概念A、B,外延全异,且二者外延之和等于邻近属概念C的外延,如图1所示:(3)反对
6、关系【未全包含,“必有一假”】对于种概念A、B,外延全异,且二者外延之和小于其邻近属概念C的外延,如图2所示:ABAQBCC图示1图示2※另:理解材料:⑴、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反变关系内涵与外延不仅是质和量的区别,还有一定联系,具体表现为:概念的内涵越多,其外延越小;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少,其外延越大。如:“做人难。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做单身的名女人,难乎其难。”人——女人——名女人——单身名女人这四个概念构成了一个属种关系的系列,相互之间在内涵与外延之间就存在一个反变关系,内涵由小到大,外延由大到小。⑵、限制通过增加概念内涵以缩小概念外延、由属概念过渡到种概念的逻辑方法
7、,如:桥——拱桥——石拱桥——中国石拱桥⑶、概括通过减少概念内涵以扩大概念外延、由种概念过渡到属概念的一种逻辑方法,如:小说——文学——艺术——社会意识形态﹡概念内涵和外延的范围大小与文字字数多少无关。12逻辑学课堂笔记第二章判断(命题)一、判断的概念●判断是对客观事物情况有所断定的一种思维形式,是用肯定或否定的形式反映周围现实一种思维形式【判断是对某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判定】●判断是以一个语句表达的【所有的判断都是用语句表达的,但并不是所有的语句都用来表达判断。如问句】●同一个判断可用不同的语句表达,同一个语句可表达不同的判断(如反问、讽刺)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