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理热工学复习整理

建筑物理热工学复习整理

ID:47479715

大小:2.50 MB

页数:24页

时间:2020-01-11

建筑物理热工学复习整理_第1页
建筑物理热工学复习整理_第2页
建筑物理热工学复习整理_第3页
建筑物理热工学复习整理_第4页
建筑物理热工学复习整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建筑物理热工学复习整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室内热环境:室内热环境的组成要素:空气温度、空气湿度、空气流速、平均辐射温度影响因素(重点掌握人体热舒适及其影响因素):空气温度、空气湿度、空气流速、壁面温度、新陈代谢率、衣服热阻。室内热环境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单因素评价:空气温度:居住建筑室内舒适性标准:夏季26—28度,冬季18—20度;可居住性标准:夏季不高于30度,冬季不低于12度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有利于发挥各种热环境改善措施的作用,降低能源消耗和经济成本。有效温度(ET*)热应力指数(HSI)预计热感觉指数(PMV-PPD)生物气候图采暖期度日数:室内基准温度(18度)与当地采暖期室外平

2、均温度的差值乘以采暖期天数得出的数值,单位度*天。“制冷期度日数”(空调期度日数):当地空调期室外平均温度与室内基准温度(26度)的差值乘以空调期天数得出的数值,单位度*天。室外热环境室外热环境主要因素(重点):太阳辐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风、降水太阳辐射:地球基本热量来源,决定地球气候的主要因素,直接决定建筑的得热状况……辐射量表征:太阳辐射照度(强度)和日照时数直接辐射照度、间接辐射照度、总辐射照度太阳辐射照度影响因素:太阳高度角、空气质量、云量云状,地理纬度海拔高度、朝向……太阳辐射特点:直接辐射: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成正比关系云量少的地

3、方日总量和年总量都较大海拔越高,直接辐射越强低纬度地区照度高于高纬度地区城市区域比郊区弱间接辐射:与太阳高度角成正比,与大气透明度成反比高层云的散射辐射照度高于低层云有云天的散射辐射照度大于无云天日照时数:可照时数、实照时数日照百分率:实照时数/可照时数*100%我国日照特点:日照时数由西北向东南逐步减少四川盆地日照时数最低一般在太阳能资源区划中有丰富区、欠丰富区、贫乏区空气温度:气温是常用的气候评价指标,单位摄氏度、华氏度(F=32+1.8C)气象学中所指的空气温度是距离地面1.5m高,背阴处空气的温度。测量空气温度必须避免太阳辐射的影响。空气温

4、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太阳辐射(迟滞效应)地表状况(下垫面)大气对流作用海拔高度、地形面貌空气温度的变化特点:周期性变化——日周期和年周期日较差和年较差:自南向北逐渐增大日较差:一日内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年较差:一年内最热月与最冷月的月平均气温差空气湿度:空气中水蒸汽的含量,常用相对湿度或绝对湿度来表示相对湿度:空气中水汽压与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绝对湿度:每单位容积的气体所含水分的重量,一般用mg/L作指标相对湿度的日变化主要受地面性质、水陆分布、季节寒暑、天气阴晴等因素影响,一般陆地>海面,夏季>冬季,晴天>阴天,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趋势一般与

5、气温变化相反。风:由于大气压力所产生的大气运动,一般以水平方向运动为主,地表增温不同是产生大气压力差的主要原因。风的根本成因是太阳辐射不均匀导致的地表增温不同。主要形式:大气环流:因太阳辐射在赤道和两极之间的不均匀产生,是各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季风:海陆间季节性气温的差异引起。冬季大陆向海洋,夏季海洋向大陆。地方风:地方性条件的不同形成的风,如山谷风、水陆风、巷道风、庭院风……风的表征:风速:气象上也用级来表示,一般分为12级风向:描述来风的方位,粗略表示8个方位;风玫瑰图:各方位出现风的频率,主导风向降水:表面水汽经蒸发进入大气层,遇冷凝结

6、后又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或固态的水分,称为降水。是造成空气温度剧烈变化的主要因素。主要形式:雨、雪、冰雹……主要表征:降水量:夏季降水量大,冬季降水量小降水时间降水强度气候因素对建筑的影响气候气候的一般分类:全球性气候区域性气候局域性气候(小气候):各地地方性因素,如地形、下垫层,水文及经济活动强度等的不同是形成该地局域性气候的主要原因。对建筑及规划形式影响较大,相辅相成。城市气候特征:大气透明度差,削弱太阳辐射:直接辐射减少,散射辐射增多,晴天少,阴天雾天多蒸发减弱,湿度变小:不透水硬化表面,人工管道排水雾多,能见度差风速减小,风向随地而异气温较高,

7、形成“热岛效应”城市热岛效应对环境的影响:1)形成热岛环流,将城市边缘区工厂污染带入市区2)酷热天气多,寒冷天气少,空调能耗多,采暖能耗少热岛效应产生原因:1)人为排放:人类生产生活中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热,城市输入的各种能量最终以热量形式散发到大气中2)地面状态改变:立体化下垫层,通风不良,吸热多,散热难,不透水硬化表面多,蒸发散热小,表面温度高。城市热环境改善措施:节能减排,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微气候:下垫层不同是造成微气候的主要原因。我国气候特点: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明显,气候类型多样《建筑气候区划标准》(GB50178—93)温室效应在城市化

8、的地区,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体现影响城市热环境的主要因素结合气候的设计策略(斯欧克来的建筑气候分区):根据空气温度、湿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