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钢中间包内钢液流动的水模拟试验

炼钢中间包内钢液流动的水模拟试验

ID:47479240

大小:1.94 MB

页数:16页

时间:2020-01-11

炼钢中间包内钢液流动的水模拟试验_第1页
炼钢中间包内钢液流动的水模拟试验_第2页
炼钢中间包内钢液流动的水模拟试验_第3页
炼钢中间包内钢液流动的水模拟试验_第4页
炼钢中间包内钢液流动的水模拟试验_第5页
资源描述:

《炼钢中间包内钢液流动的水模拟试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间包内钢液流动的水模拟试验1水模型的建立理论依据即相似原理。中包水模一般只考虑Fr数相等,Re处于同一自模化区(即第二自模化区Re>104-105)。即:(Fr)模型=(Fr)原型Re模型>104-105Re原型>104-105(按板坯连铸机2000*250,拉速0.9m/min计算,Re原型和1/2尺寸的模型Re均在第二自模化区)一般取模型与实物的几何比例因子λ为1/2,由公式u2m/gLm=u2r/gLr可推导出液体流量比:Q液m/Q液r=umL2m/urL2r=λ5/2=0.177液体速度比:um/ur=λ1/2

2、=0.707模型与实际的吹气量比值可通过修正佛路德准数即Fr’来确定:Fr’=gug2/(l-g)/gL气体流速比:u气m/u气r={gr×(lm-gm)×Lm/[gm×(lr-gr)×Lr]}1/2=0.316气体流量比:Q气m/Q气r=(lm/Lr)2×(u气m/u气r)=0.079λ:水模型与实际钢包几何比例;m:模型;r:实际钢包;u:流体速度;g:重力加速度;L:特征长度;Q:液体流量;16:密度;模型与原型的各参数比见下表:液体密度(kg/m3)气体密度(kg/m3)几何比液体速度比气体速度比液体流量比气体流

3、量比模型1000(水)1.273(氮)0.50.7070.3160.1770.079实型7000(钢)1.783(氩)模型与原型主要参数计算结果见下表:项目原型模型中包入水口流速/(m/s)2.261.60工作液面高/(mm)1100550水口流量/(m3.h-1)274.779水口插入液面深/mm2001002试验方法本实验采用刺激—响应试验。其方法是:在中间包注入流处输入一个刺激信号(饱和KCL溶液),信号一般使用示踪剂来实现,然后在中包出口处测量该输入信号的输出,即所谓响应,从响应曲线得到流体在中包内的停留时间分布

4、(即RTD曲线)。主要测定仪器为:电导仪;流量计,示踪剂采用饱和的KCl溶液,计算机数据采集处理系统(见图1)。16图1DJ800导电率采集系统试验装置图如图2。图2实验装置图1—钢包;2—加示踪剂漏斗;3—阀门;4—中间包;5—塞棒;6—电导电极;7—流量计;8—电导仪;9—数据采集板;10—计算机数据处理终端;11—透气砖通过RTD曲线计算以下参数,反映中间包内流场流动情况滞止时间tp:中间包出口开始出现示踪剂时间。16平均停留时间ta:平均停留时间:或者中间包的流体流动的3部分的比例,即活塞流、死区和全混流的比例:

5、活塞区:其中tc为理论平均停留时间tc=VR/Q死区:全混流区:评价方法:和是与活塞区和死区体积分数密切相关。因此和是度量夹杂物上浮的重要指标,延长和有利于夹杂上浮。死区的体积分数大,中间包的有效流动空间利用率就低,夹杂物不易上浮,因此死区的体积分数越小越好。3流场显示试验用高锰酸钾溶液做显示剂,用摄相机进行拍摄,从而拍摄出流场的流动图相,通过流场显示实验可以比较直观地观察到中间包内流场的流动情况,本实验对以下几种工况进行了拍摄:没有吹气状况下,无湍流控制气状况下,正常工况下的流场流动状态。从拍摄的结果看,中间包不吹气时

6、,由于没有气幕挡墙向上的推动作用,导致流体在流过上挡墙下部经过气幕挡墙时,形成“短路流动”。钢包内钢水的停留时间缩短,减少夹杂物上浮机会。4油滴卷渣试验实验中采用了豆油来模拟精炼渣,因为豆油的黏度是比较大的,豆油与水的黏度比与渣钢的黏度比比较接近。通过观察吹气量对保护渣卷动情况,制定合适吹气量,有关油和水的物性参数见下表。参数钢液渣水豆油氩气氮气温度/℃16001400~15002020202016表面张力/()1530~49072.2---密度/()7×1033.5×1031×1030.8×1031.7841.25粘度

7、()5300~5001.01325--本次实验采用的是工厂实际使用的透气砖进行实验,针对5种不同吹气量进行了对比分析(见组图3),吹气量:0.08m3/h吹气量:0.16m3/h吹气量:0.24m3/h吹气量:0.32m3/h16吹气量:0.42m3/h图3不同吹气量下的油层卷动情况试验液面的高度为550mm,油层的厚度为30mm左右。通过试验确定一个临界的吹气量,试验相关现象见下表:吹气量m3/h现象结论0.06出现“渣孔”,渣孔面积较小,吹气量不足以引起卷渣。未达到临界吹气量0.16“渣孔”面积扩大,但是由于豆油具有

8、的粘性,没有出现油滴破裂。未达到临界吹气量0.24渣孔面积进一步扩大,在靠近上挡墙一面油层破裂,但脱离油层的小油滴不多。达到临界吹气量0.32渣孔面积进一步扩大,透气砖两侧油层破裂严重,大量油滴离开油层。超过临界吹气量0.42靠近上档墙部位油层不能稳定存在,大量破碎油滴出现。超过临界吹气量在试验中我们观察到,随着吹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