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法测井复习

电法测井复习

ID:47465469

大小:77.64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1-11

电法测井复习_第1页
电法测井复习_第2页
电法测井复习_第3页
电法测井复习_第4页
电法测井复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电法测井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章自然电位测井扩散电动势的产生:设有两件不同矿化度即Cw和Cm的NaCl溶液且Cw/>Cm,放入一个渗透性隔膜将它分隔成两部分。其电化学活动过程是当两种浓度不同的溶液接触时,存在着一种企图使两种溶液浓度达到平衡的自然趋势,即高浓度溶液中的离子受渗透压的作用要穿过渗透性隔膜迁移到低浓度溶液中去,这种现象称为扩散现象。在扩散过程中,NaCl溶液中的Cl-迁移速度大于Na+迁移速度,随着扩散过程的延续在液体接触而附近低浓度溶液中Cl-相对增多,形成负电荷集。而高浓度溶液中Na+相对增多,形成正电荷富集。产生了电位差异,当富集的电荷形成的电动势增加到使正负激励迁移速度

2、相同时,电荷富集便产生了。这个电动势称为扩散电动势。扩散—吸附电动势的产生:正是由于离子双电层的存在,在扩散过程中,离子扩散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远水中的离子的扩散,应同砂岩一样;另一部分则是双电层中的Na+的扩散。两者共同作用相当于参与扩散的阳离子数增多,从效应上看,表现为Na+的迁移速度超过了Cl-,因此扩散的结果与砂岩恰相反,即在浓度小的一方富集了Na+,出现相对过剩的正电荷,而在高浓度一方,富集了Cl-,出现了过剩的负电荷。正是由于泥岩吸附的Na+的参与(扩散层),这种扩散作用称为扩散—吸附作用,而形成的电动势则称为扩散—吸附电动势Eda,或称为薄膜电位。自

3、然电位测井曲线特点:a.当地层岩性均匀,且上下围岩性质相同时,曲线对称于地层中点,且在地层中点处出现极大值;b.厚地层(h>4d),曲线半幅点对应于地层界面;c.随地层厚度减小,对应于地层界面处的幅度升高(向峰值方向移动),地层的极大值减小,此时由半幅点确定的地层厚度要大于实际地层厚度。曲线读数:①作泥岩基线,选井段内厚泥岩层的SP作为基线(沿井轴平行);②量出地层峰值与基线的距离;③根据测井曲线图头的带极性的横向比例尺,将距离转化成SP的幅度值(毫伏)自然电位测井的影响因素:一、Cw/Cmf的影响:Cw/Cmf>1,则SP曲线在砂岩层处出现负异常,且随着比值的增

4、大,曲线的幅度升高;Cw/Cmf<1,则SP曲线在砂岩层处出现正异常;Cw/Cmf≈1,则SP曲线在砂岩层处异常消失。二、岩性的影响:K值受泥质含量的影响,Vsh增大,曲线异常幅度降低。SP曲线是以泥岩基线作为参考,在井剖面上,若粘土矿物发生变化,基线发生偏移,需要分段解释。三、温度的影响:定量计算主要反映在K与温度的变化上。四、溶液含盐性质的影响:含盐类型不同,离子价和离子迁移率不同,则K不同,SP不同。五、地层电阻率的影响:地层其它性质相同时,含油气水不同时,SP不同。六、地层厚度的影响:h>4d的厚地层,曲线幅度不受地层厚度的影响;h<4d的薄层,,主要原因

5、在于电阻率的变化。七、扩径和侵入的影响1、扩径:2、侵入:相当于扩径(侵入越深,SP越小),同时,泥浆滤液与地层水接触面向地层深处移动,也使得SP减小。自然电位曲线的应用:1、划分渗透层(为SP曲线的最主要的应用之一):以泥岩的SP为基线,若或,即淡水泥浆,SP曲线在渗透层处有负异常,据此特征找出渗透层位置。2、估算泥岩含量:测井解释的泥岩指的是由细粉砂和湿粘土组成的混合物,具有不同的分布形式,测井解释中分为层状、分散及结构泥质。3、确定。4、估计渗透性岩层厚度;5、判断水淹层第二章普通电阻率测井岩石电阻率的影响因素:一、岩石固体部分(电子导电);二、泥质含量及胶

6、结程度(离子导电);三、孔隙流体(油、气和水)(离子导电):孔隙度;空隙形状及分布;含油饱和度;地层水电阻率。阿尔奇公式:第一公式:=第二公式:梯度电极系:单电极到成对电极相邻电极距离大于成对电极间的距离。电位电极系:成对电极间的距离大于单电极到成对电极相邻电极距离。记录点:测井参数的深度参考点。梯度电极系:成对电极M、N(A、B)的中点O。电位电极系:单电极到相邻成对电极中点(AM的中点O)。电极距:梯度电极系:单电极到记录点之间的距离(AO)。电位电极系:单电极到相邻成对电极的距离(AM)。探测深度:指探测器的横向探测深度,对普通电阻率测井来说,以供电电极为中

7、心,以某一深度为半径的球面内包含的介质对测量结果贡献为50%时,此半径为探测深度。梯度电极系:探测半径为1.4AO。电位电极系:探测半径为2AM。梯度电极系极大值可确定地层界面:记录点进入高阻层以后开始一段时间内,由于下面围岩的电阻率较低,对电流有一定的吸引作用,因此记录点处的实际电流密度JO要大于JOj,且此时记录点处的介质电阻率为高阻值,因此在界面处形成了视电阻率极大值,故极大值可确定地层界面。影响因素:1.电极系的影响:不同的电极系测得的视电阻率曲线不同,即使对相同电极系来说,尽管地层模型相同,测量条件相同,如果电极距不同,得到的曲线也会有较大差别(不同电极

8、距的视电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