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445022
大小:370.80 KB
页数:52页
时间:2020-01-11
《《浙江省城市总体规划成果标准》(试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浙江省城市总体规划成果标准(试行)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专业学习资料.........目录1.总则11.1目标依据11.2适用范围11.3编制原则12.编制内容22.1成果构成22.2规划内容要求22.3规划图纸要求93.成果格式143.1纸质成果格式143.2电子成果格式164.附表18附表4.1规划指标体系表18附表4.2规划区(县(市)域)城乡用地统计表20附表4.3中心城区、镇城乡建设用地汇总表21附表4.4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22附录1:设区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图纸参考目录24.专业学习资料.........附录2:县(市)域总体规划规划图纸参考目录26附录
2、3:浙江省城市总体规划CAD成果制图标准28.专业学习资料.........1.总则1.1目标依据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加快建设现代化城市的实施意见》的工作要求,加快推进我省城市总体规划改革和全省城乡规划信息系统建设,规范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内容和成果格式,依据国家、省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要求,制订本标准。1.2适用范围本标准所称城市总体规划包括设区市城市总体规划与县(市)域总体规划。本标准适用于浙江省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及成果入库工作。由国务院审批的设区市城市总体规划应同时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与要求。
3、1.3编制原则城市总体规划是全局性、综合性规划,在城市发展中具有战略引领和刚性控制作用,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要落实“多规合一”要求,实现强制性内容分类分级管控和刚性传递,并加强公众参与。.专业学习资料.........2.编制内容2.1成果构成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成果包括规划文本、条文说明、规划图纸和附件。其中,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是经依法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文件;条文说明是对规划文本条文的解释和使用说明;附件主要包括:规划编制情况说明、征求意见情况、专题研究和技术论证情况、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意见的采纳情况,其他需要向审批机关呈报的文件和情况说明。2.2规划内容要求2.2.1现状和规划基础全面
4、分析和评价现状生态环境状况、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等重大问题,以及现行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情况。2.2.2规划期限城市总体规划近期期限宜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相衔接,远期期限原则上为20年,本轮城市总体规划远期期限为2035年,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2.2.3规划范围和空间层次设区市城市总体规划一般分为市域、城市规划区、中心城区三个层次,其中,城市规划区宜为市辖区行政范围,城市规划区范围与中心城区范围重合的城市可将两个层次规划内容合并。县(市)域总体规划一般分为县(市)域、中心城区两个层次,其中,城市规划区宜为县(市)域行政范围。.专业学习资料.........2.
5、2.4发展战略和目标凝聚全社会发展共识,形成与“两个一百年”目标相衔接的城市发展愿景。(1)战略定位:落实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结合本城市特点,确定城市战略定位,明确城市性质、城市职能,县(市)域总体规划应明确县(市)域的整体发展定位。(2)发展目标:围绕战略定位,明确经济社会发展、生态保护、宜居环境建设等规划目标及相应指标体系,做到具体指标可分解、可落实、可评估。指标体系可参考附表“4.1规划指标体系表”。(3)发展规模:尊重城市发展规律,以水、土地等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为硬约束,预测规划期内设区市市域城乡人口规模及与其匹配的建设用地规模,明确城市规划区(县(市)域)内规划城乡人口、城镇人口
6、、城乡建设用地、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以及中心城区城市人口及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中心城区应细化制定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中心城区内区域交通设施用地(H2)、区域公用设施用地(H3)、生态绿地不纳入城市建设用地平衡,用地统计表具体参照“附表4.2城市规划区(县(市)域)城乡用地统计表”、“附表4.3中心城区、镇城乡建设用地汇总表”、“附表4.4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2.2.5空间格局和功能布局(1)区域协调:衔接落实跨区域协调要求,提出与周边行政区域在资源环境利用与保护、空间发展布局、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协调重点。.专业学习资料.........(2)空间格局:设区市
7、市域和县(市)域应提出城镇化目标和策略,明确城镇体系结构,城市规划区(县(市)域)层面应进一步明确区内各镇功能定位、发展规模、空间布局、交通组织等规划布局要点,明确集镇、中心村、基层村布局及建设标准。应按照全域规划、陆海统筹要求,协调衔接各类控制线,整合划定生态控制线和城镇开发边界,明确国土开发强度;科学划定生态、农业、城镇三类空间,确定相应规模、比例以及管控要求;控制生态廊道,厘清山水林田湖与城市关系,延续历史文脉,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