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器工作原理

充电器工作原理

ID:47436232

大小:11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1-11

充电器工作原理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充电器工作原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电动车充电器参数的调节LM358(双运算放大器,1脚为电源地,8脚为电源正)及其外围电路提供12V工作电源D9为LM358提供基准电压,经R26,R4分压达到LM358的第二脚和第5脚正常充电时,R27上端有0.15-0.18V左右电压,此电压经R17加到LM358第三脚,从1脚送出高电压当电池电压上升到44.2V左右时,充电器进入恒压充电阶段,输出电压维持在44.2V左右,充电器进入恒压充电阶段,电流逐渐减小当充电电流减小到200mA-300mA时,R27上端的电压下降,LM358的3脚电压低于2脚,1脚输出低电压,Q2关断,D6

2、熄灭同时7脚输出高电压,此电压一路使Q3导通,D10点亮另一路经D8,W1到达反馈电路,使电压降低充电器进入涓流充电阶段1-2小时后充电结束如图,这就是应用最多的普通三段式充电器电路原理图。一般市面上便宜的垃圾充电器大多使用这种电路。只是有不少充电器的运放使用的是四运放LM324,电路有些小小的不同,原理一样。按照电路原理图,对电路进行分析后得知,调节W2将同时改变充电器的高恒压值(即恒压充电时期的输出电压)和低恒压值(即涓流充电时期的输出电压),而调节W1将只改变充电器的低恒压值。以前网友的结论大多有错误,那是没有仔细分析电路。第

3、一步,首先找到电路板上的精密妊乖碩L431。找到其上、下偏流电阻以及和TL431REF端相连的二极管。在原电路图中,R7和R11为上偏流电阻,R28和W2为下偏流电阻,D8即是要找的二极管。第二步,调节高恒压值。断开二极管D8一端(即图上所示二极管),此时电路输出即为高恒压值。在输出端接上假轻负载(我用的是一个300欧10瓦的电阻),调节W2(或TL431的下偏流电阻),使输出电压为44.2V。W2增大,输出电压降低。第三步,调节低恒压值。接上D8,调节和二极管串联的电阻(原理图中的W1),使输出电压为42.2V。W1增大,输出电压

4、升高。如果电路板上没有电位器,可以使用电阻串、并联的方式。比如我充电器的下偏流电阻为2.2K和56K并联。输出电压偏高约0.5V。把56K电阻换成100K,高恒压即正常。我的充电器使用运放是LM324,和电路原理图有些不同。不同之处是在原理图中,D8二极管正端在高恒压时是低电位,低恒压时由LM3587脚输出高电位。而在我的充电器中,D8二极管正端通过一个电阻接高电位,高恒压时由LM3241脚输出低电位,对D8二极管正端电位进行钳位;低恒压时LM3241脚输出高电位,失去了钳位作用。调节这个电阻(图中被挡住了,没有标出来,就在三只脚的

5、变色发光二极管的正左边,电路板边缘)即可调节低恒压。注意:必须先调节高恒压,再调节低恒压!因为调节W2(或TL431的下偏流电阻)的时候,同时调节了高恒压和低恒压。另外关于充电器其它参数的调节:调节转灯电流(即由高恒压转向低恒压的转换电流):调节原理图中的R4、R26、R27均可。不过R27为电流取样电阻,最好不要动。调R4、R26方便些。对于某些充电器不变灯的问题可通过调节转灯电流解决。涓流电流由低恒压值和电池参数决定,不可直接调节。另外,由于冬天的高、低恒压值均比夏天高0.4V左右,可以在TL431的下偏流电阻上并联一个大阻值电

6、阻(即在原理图中的R28上),电阻串联上一个开关接入电路,冬天打开开关,电阻串入,高、低恒压值均升高,夏天断开开关,实现手动温度补偿。电阻取值由实验决定,约100-400K。电池失水后,充电时,电池最高电压到不了59V+就会转不了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