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简答问答(补充)

方剂简答问答(补充)

ID:47415176

大小:78.19 KB

页数:33页

时间:2019-06-27

方剂简答问答(补充)_第1页
方剂简答问答(补充)_第2页
方剂简答问答(补充)_第3页
方剂简答问答(补充)_第4页
方剂简答问答(补充)_第5页
资源描述:

《方剂简答问答(补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簡答題简述方剂与治法的关系(1)“先方后法”治法是方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以法统方”:治法是方剂分类的重要依据;(3)“方从法出”:治法指导临证选用成方及遣药组方,方剂是完成治法的主要工具和手段。简述历代有关方剂分类的主要方法,指出现代教科书中所采用的方剂分类方法(1)方剂学发展史上有过多种方剂分类方法,其中主要按病症分类、按治法分类、按功用分类、按病因分类、按祖方分类、按剂型分类、按临床科别分类及以治法为主的综合分类等。(2)现代教科书主要采用治法分类或治法与临床科别相结合的综合分类方法。请简述方剂的组成原则及其含义(1)方剂的组成原则是指组方应遵循的原则。(2)方剂

2、的组成原则一般可概括为:①据法选药;②主次有序;③辅反成制;④方证对应简述君药的含义及临证组方时选定君药的注意点(1)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是方中不可缺少的主药。(2)临证组方选定君药时应注意:君药的药力应较大,药味不宜多,用量应较大。请叙述君药在方中不可或缺的理由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2分)。方中没有君药则主次不分,主旨不明,更无针对性可言,用以治病,则药力分散,不能集中力量解决主要问题,疗效难以保证。所以说“君药是方中不可缺少的主药”(3分)。请叙述你对“君药用量大”的理解(1)“君药分量大”的确切含义是:君药用量大一般指方中君药的用量

3、较方中臣药、佐药、使药的用量大。(2)“量大”是指相对用量而言,应结合方中药物的质地、性质及常用量范围等综合考虑,(3)当君药与其他药物的常用量范围接近时,其用量大则与其他药物的用量比较而言;当君药与其他用量范围有较大跨度时,用量大则宜与自身常用量比较而言。简述决定方剂功用的主要因素(1)方以药成,药物是方剂功用的物质基础,因此方中药味和药量是决定方剂功用的主要因素。(2)此外,①剂型和服用方法及②治疗病证等对方剂的功用也有重要影响。简述汤剂的概念和汤剂的性能特点(1)汤剂是药物经用水或黄酒,或水酒各半浸渍、煎煮后,去滓取汁而成的一种液体制剂,是临床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剂型。(2)汤

4、剂吸收快,药效发挥迅速,且便于临证加减化裁使用,(3)能较全面、灵活地照顾到每一个病人或各种病证的特殊性,及适应各种疾病不同发展阶段治疗的需要。何谓汗法?汗法的适应范围是什么?哪些章节的方剂主要运用了汗法?汗法是通过宣发肺气、开泄腠理,使人体出汗,从而祛除在表之邪的一种治疗方法。汗法主要适用于外感六淫之邪所致的表证及邪涉肌表的类表证(麻疹、痢疾、疮疡初期及风水等证)。解表剂是体现汗法的主要方剂。简述桂枝汤药后啜热稀粥及服后“遍身蛰蛰微似汗”的意义桂枝汤原为伤寒太阳表虚证而设立,其主治病证病机涉及营卫俱弱,外感风邪,营卫不和。原方服法要求“药后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意在

5、借水谷之精气充养中焦,使易为酿汗,邪气速去而不伤营卫。药后“遍身蛰蛰微似汗”是营卫和谐,津液得通,腠理复固,邪去正安之标志。请简述小青龙汤的方药配伍特点小青龙汤为素体内有寒饮,外感风寒证而设。根据方证中表寒里饮,兼有气弱津少的病机,该方的配伍特点主要有:①解表与化饮并用,表里同治:既用麻黄、桂枝发汗散寒以解表,又用干姜、细辛、半夏温肺蠲饮以治里,内外兼顾,使寒散饮除。②辛散与酸收并用,刚柔相济:既用麻黄、桂枝、干姜、细辛、半夏等辛温刚燥之品,又用芍药、五味子、炙甘草等酸甘敛柔之品,主散佐收,使散不伤正。简叙麻杏甘石汤的方药配伍、功用及主治证候麻杏甘石汤以辛温发汗之峻药麻黄与辛甘大

6、寒清热的石膏的配伍为主体,佐使以宣降肺气之杏仁与甘缓和中之炙甘草而成。本方具有辛凉宣泄、清肺平喘之功。主治风热袭肺,或风寒郁而化热所致的肺热壅盛之咳喘证,主要表现为喘咳气急,身热鼻扇,脉滑数或浮数等。简述人参败毒散主治证候和方中配伍少量人参的用意及其使用注意点败毒散原为小儿外感而设,今多用于气虚之人,感冒风寒湿邪者,见憎寒壮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无汗,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满闷,舌苔白腻,脉浮而重取无力者。因体虚外感,故本方从扶正解表立法,方中在选配大量解表散邪药味的基础上,配伍人参,意在扶正以助祛邪,使祛邪而不伤正气。需要注意的是,具体使用中人参的用量不宜过大,以免过补反有

7、闭门留寇之弊。简述辛凉解表方银翘散的配伍中选配辛温淡豆豉和荆芥穗的理由及其临床使用注意点。银翘散主治温病初起,症见发热头痛,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咳嗽,咽痛,口渴,舌尖红、苔薄白、脉浮数者。本方所主病证病机具有外感风热夹毒和邪犯肺卫,表郁较重的特点,故治疗不仅要清热解毒,还应透表散邪。通常辛凉解表药的透散作用比较弱,故本方在清热解毒、疏散风热药配伍的基础上,选配辛温的荆芥穗和淡豆豉,以助君药透表散邪。需要注意的是,辛凉解表剂中选配辛温之品,既不可过于温燥,用量也不宜过多,以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