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405900
大小:3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7-02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技术审查根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技术审查要点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技术审查要点以水利部颁发的《开发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为依据,针对近几年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审查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提出如下技术审查要点。1.前言(1)属增加章节,简要说明工程概况,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前期工作进展、方案编制和报审过程。(2)阐述本项目区的地形地貌(如山区、丘陵区、风沙区、平原区等),所属省级人民政府划分的水土保持三区(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治理区),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等级(按即将颁发的标准分为Ⅰ、Ⅱ、Ⅲ级)。2.方案编制总则(1)编制依据应分层次①
2、法律法规——增加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无直接关系的法律法规可不列。②部委规章——增加《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水利部第12号令)、《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规定》(即将颁发)。③规范性文件——增加国务院《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公告》。④规范标准——增加水土保持制图标准、监测规范、投资概算。⑤技术文件——大纲及评审意见、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文件、地方水土保持规划。⑥技术资料——项目可研报告、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成果等资料。(2)水土保持相关规定均应执行如水土保持设
3、施补偿费,按财政部、国家计委财综[2002]25号文的规定执行,纳入了全国性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录。但水利水电工程的淹没范围不能简单地用面积计费。(3)方案编制深度①总体深度要求按可行性研究深度把关。因行业间有差异,工作深度不同,审查时应区别对待。②补报方案深度工程项目已开工建设、土体工程设计已达到初步设计深度的,方案可达到初设深度,审查时可适当增加深度要求,但方案审查不能代替设计审查。③同一项目的不同部分设计深度不同如项目涉及移民安置(迁建)区和专项设施(公路等)改(迁)建的,如可研阶段尚未具体落实,方案中提山水土保持要求,明确由地方政府在
4、移民等相应规划中落实方案、检查、验收(建议另行向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编报水土保持方案);如果落实,深度应加深,一并纳入水土保持方案。(3)设计水平年①建设类项目:工程验收后第1年。②生产类项目:土建区以验收交付使用年为设计水平年;生产区以一定的生产期为设计水平年。3.项目及项目区概况(1)增加工程项目特性表突出工程建设规模、建设地点、总投资、建设期、工程占地。(2)增加施工组织和施工工艺介绍如施工场地布置、施工时序、土石方及砂石料开挖场地、运输、堆存方式。(3)土石方平衡不能简单用“挖方-填方=弃方或借方”的方法计算平衡,要考虑挖填方的施工时段
5、、材料质量、标段划分、运距等因素,经综合分析后提出平衡方案。(4)主体工程比选方案的水土保持评价用扰动面积、土石方量、损坏植被面积、水土流失量及危害、工程投资等指标评价各比选方案(线路方案、场址方案),提出水土保持推荐方案。(5)项目区自然概况应突出重点①项目占地中各种地貌类型面积(如山区、丘陵区、平原区等),线路工程应分里程表述。不良地质区段应予说明。②气象水文特点应突出年降水量、最大日降水量、反映降雨强度的一定频率的6小时或12小时最大降雨、年均风速、大风日数:年均气温、吸端气温、最高和最低月均气温、无霜期、≥10℃的积温;临河及低洼场地
6、建设项目应说明场地高程、与洪水位关系。⑧植被突出植被类型、主要群落结构、植被覆盖率。④生态用水的来源和保证率。(6)水土流失现状通过现场调查,参考区域最新公告的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用表格说明项目区各级侵蚀强度的面积、所占比例。①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最好用当地实测成果和已有的科研成果,或用当地水文水保资料;在当地做过侵蚀因子研究的地区,可用流失方程式测算。②说明本项目区所属的土壤侵蚀类型区及水土流失容许值(200、500、1000t/km2.a)。(7)社会经济调查项目区或沿线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不能用过大范围的资料。4.水土流失预测(1)预测
7、基础指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下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量和危害。(2)预测时段、项目区划分①必须分时段进行预测,建设类项日一般只预测建设期,运行期可进行一定时段的分析;生产类项目分别对土建期、生产运行期进行预测。②必须分项目区进行预测,如主体施工区、土石料场区、堆弃渣场区、施工营地区、生活区等。③各项目区不能都用总工期一个时段计算,应根据本项目区的具体施工时间确定各自的预测时段。(3)水土流失量的预测方法①推荐使用类比法。用表格说明类比工程的可比性,实测类比工程产生的流失量(用断面法、体积法测算),确定加速侵蚀系数A和流弃比a。计算公式:扰动地表流失量
8、:W1=∑(F1×M1×A×T1)弃渣流失量:W2=∑(S1×a×T1)②鼓励实验观测。如进行人工模拟降雨实验、设置断面进行雨后观测,取得有关参数。③使用通用土壤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