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402808
大小:96.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7-04
《国学知识竞赛题(解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国学知识竞赛题选择题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A)A诗经B唐诗三百首2、在中国现代文坛上,以诗歌为主的作家是:(B)A郭沫若B艾青C郁达夫D朱自清3、李白的诗风是(B)A沉郁、雄浑B豪迈、奔放C通俗、易懂D狂傲、不训4、标志着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最高成就的作家是(A)A苏轼B王安石C范仲淹D欧阳修4、田园诗派的开创者是(B)A谢灵运B陶渊明C王维5、先秦两汉时期成就最高、影响最大、通过人物描写来反映历史面貌的是(B)A<<左传>>B<<史记>>C<<国语>>D<<汉书>>6、<<史记>>属于什么体史书(C)A断代史B编年体C纪传体D以上答案都不对7、先秦时代,教育内容以“六艺”为
2、主,下列不属于“六艺”的是( D )。A、射 B、御 C、礼 D、经8、科举制在中国影响深远,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那么殿试录取者称为( C)。A、“大元”B、“解元”C、“进士”D、“榜眼”9、“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为哪位诗人的作品?( D)A、李白 B、杜甫 C、李商隐 D、李清照10、“豆蔻”是指( A)岁。A、十三 B、十五 C、十八 D、二十11、中国的书院制度自唐代始,有官方与私人设置的两类,下列各书院属于官方创办的是(c)A、岳麓书院 B、嵩阳书院 C、集贤书院 D、白鹿
3、洞书院12、友谊的深浅,由下列那一个成语可以看出情义最为深重?( A)A、莫逆之交 B、金兰之交 C、刎颈之交 D、点头之交13、一提到书法中的草书,人们便会想到“颠张醉素”,请问下列属于颠张的作品的是( B )A、自叙帖 B、自言帖 C、中秋帖 D、黄州寒食帖14、鲁迅先生称( A )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A、史记 B、汉书 C、三国志 D、资治通鉴15、郑谷有诗曰:“何事文星与酒星,一时钟在李先生。高吟大醉三千百,留着人间伴月明。”诗中的李先生指的是( C)A、李商隐 B、李贺 C、李白 D、李煜16、“四羊方尊”是哪个朝代的文物:(C )A、周
4、 B、元 C、商 D、夏17、张渭《别韦郎中》一诗中有“不知郎中桑落酒,教人无奈别离何”一句,句中所提到的“桑落酒”原产地在(A )A、永济 B、桑落 C、汾阳 D、绵竹18、“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是百家中那位思想家的观点( C)A、孟子 B、韩非子 C、荀子 D、老子19、爵是一种典礼时用的酒器,那么爵有几只脚?( A )A、三只脚 B、两只脚 C、四只脚 D、五只脚20、魏晋时期,建安七子是当时文学的代表人物,下列属于建安七子的是(D)。A、嵇康B、曹植C、山涛D、阮瑀21、标志着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最高成就的作家是(A)A.苏轼B.王安石C.范仲
5、淹22、田园诗派的开创者是(B)A.谢灵运B.陶渊明C.王维23、有子曰“礼之用,与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大小由之”是(A)的家庭思想。A.儒学B.佛学C.道学24、先秦两汉时期成就最高、影响最大、通过人物描写来反映历史面貌的是(B)A.《左传》B.《史记》C.《国语》2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是三国时期(B)在临终时嘱咐儿子所说,意在教育孩子不可轻视小事情,好事要从小事做起,积小成大,也可成大事;坏事也要从小事开始防范,否则积少成多,也会坏大事。所以,不要因为好事小而不做,更不能因为不好的事小而去做。A.曹操B.刘备C.孙权26、《资治通鉴》是我国北
6、宋年间(B)主编的一部编年体的历史巨著。A.王安石B.司马光C.欧阳修27、先秦时代,教育内容以“六艺”为主,下列不属于“六艺”的是(B)。A.御B.经C.礼28、“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为(C)的作品。A.李白B.杜甫C.李清照29、一提到书法中的草书,人们便会想到“颠张醉素”,请问下列属于颠张的作品的是(B)A.自叙帖B.自言帖C.中秋帖30、鲁迅先生称(A)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A.史记B.汉书C.资治通鉴31、重阳节,即阴历九月初九。古人以九为阳数的代表,二九相遇,故名“重阳节”。重阳的风俗主要是登高、赏菊、饮酒,以避不祥。新时期
7、,我国重阳节已演变为(A)A敬老节B教师节C植树节32、“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是百家中那位思想家的观点?(C)A.孟子B.老子C.荀子33、《史记》属于(C)通史史书A.断代体B.编年体C.纪传体34、魏晋时期,建安七子是当时文学的代表人物,下列属于建安七子的是(C)A.嵇康B.曹植C.阮瑀35、下列哪一个名称的由来与伍子胥有关?(B)A.月老B.千金小姐C.新郎36、下列不属于“十三经”的是(C)A.周易B.尚书C.史记37、“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是由(A)提出的A.范缜B.柳宗元C.周敦颐38、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