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市高中化学 第36课 硫的氧化物限时练(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36课《硫的氧化物》限时练(40分钟)班级:姓名:学号:分数: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Mg-24Al-27S-32Cl-35.5Fe-56Cu-64选择题答题卡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A卷基础题(必做)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硫是一种黄色的不溶于水的晶体B.硫的化合物常存在于火山喷出的气体中和矿泉水里C.硫易燃烧,其燃烧产物是大气污染物之一D.硫在空气中的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硫,在纯氧中的燃烧产物是三氧化硫2.下列反应中,能说明SO2是酸性氧化物的是
2、A.SO2+Na2ONa2SO3B.SO2+2H2S3S↓+2H2OC.2Fe3++S+2H2O2Fe2++4H++SO4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D.SO2+H2O2H2SO43.下列关于SO2的叙述,正确的是( ) A.SO2既可以是含硫物质的氧化产物,又可以是含硫物质的还原产物B.SO2不是大气污染物C.大气中SO2的主要来源是汽车排出的尾气D.SO2具有漂白性,因而可以使石蕊溶液褪色4.下列实验中能证明某气体为SO2的是()①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③使品红
3、溶液褪色④通入足量NaOH溶液中,再滴加BaC1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溶液于稀盐酸⑤通入溴水中,能使溴水退色,再滴加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A.都能证明B.都不能证明C.③④⑤均能证明D.只有⑤能证明5.能证明SO2具有漂白性的是( )A.酸性KMnO4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溶液紫红色消失B.溴水中通入SO2气体,溶液橙色消失C.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溶液红色消失D.品红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溶液红色消失6.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SO2气体,最好选用的试剂是()5A.澄清石
4、灰水B.品红溶液C.溴水D.饱和NaHCO3溶液7.在无色透明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K+、Cu2+、NO3-、SO32--B.K+、Na+、Cl-、SiO32-C.Al3+、NH4+、NO3-、Cl-D.K+、Na+、AlO2-、Cl-8.如图是研究二氧化硫性质的微型实验装置。现用质量分数为60%H2SO4溶液和亚硫酸钠晶体反应制取SO2气体,实验现象很明显,且不易污染空气。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B.品红溶液褪色C.溴水橙色褪去D.含酚酞的NaOH溶液红色变浅9.下列
5、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SO2:SO2+OH-HSO3-错误!未找到引用源。B.向氯水中通入少量SO2:Cl2+SO2+2H2O4H++2Cl-+SO4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C.将SO2通入到饱和NaHCO3溶液中:2H++CO3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H2O+CO2↑D.将SO2通入到BaCl2溶液中:SO2+H2O+Ba2+BaSO3↓+2H+10.Cl2和SO2都具有漂白作用,若将等物质的量的这两种气体混合通入品红与BaCl2的混合液,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①溶液很快褪色
6、②溶液不褪色 ③出现沉淀 ④不出现沉淀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11.香烟烟雾中往往含有CO和SO2气体,下列关于这两种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者都污染环境,危害健康B.两者都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C.两者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D.两者都易溶于水12.为除去混入CO2中的SO2和O2,下列试剂的使用顺序正确的是( )①饱和Na2CO3溶液 ②饱和NaHCO3溶液③浓硫酸 ④灼热的铜网 ⑤碱石灰A.①③④B.③④⑤C.②④③D.②③④13.CO2气体中含有少量SO2,欲得到纯净、干燥的CO2,通过如图所示
7、的洗气瓶,①②两瓶中所装的试剂应该是( )A.①NaOH溶液;②浓硫酸B.①浓硫酸;②NaOH溶液C.①饱和NaHCO3溶液;②浓硫酸D.①浓硫酸;②Na2CO3溶液14.已知2FeSO4Fe2O3+SO2↑+SO3↑,把产生的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则( )A.产生BaSO4和BaSO3两种沉淀B.产生BaSO4沉淀,SO2从溶液中逸出C.产生BaSO4沉淀,无SO2气体逸出D.产生的沉淀中含BaSO4,并有HCl气体逸出5B卷拓展题(必做)15.为了探究常温下非金属氧化物形成的某未知气体的成分,某化学兴
8、趣小组的成员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持续通入发现浑浊又变澄清,由此该小组成员对气体的成分提出了猜想。[提出猜想]猜想1:该气体为CO2;猜想2:该气体为SO2;猜想3: 为了验证猜想,该小组设计实验加以探究:[实验探究]该小组同学按如图所示装置,将气体从a端通入,则:(1)B中应该盛装的是 (填编号)。 A.N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