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艸部字与我国古代农业文明探析【文献综述】

《说文解字》艸部字与我国古代农业文明探析【文献综述】

ID:473913

大小:2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08-08

《说文解字》艸部字与我国古代农业文明探析【文献综述】_第1页
《说文解字》艸部字与我国古代农业文明探析【文献综述】_第2页
《说文解字》艸部字与我国古代农业文明探析【文献综述】_第3页
资源描述:

《《说文解字》艸部字与我国古代农业文明探析【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汉语言文学《说文解字》艸部字与我国古代农业文明探析东汉许慎编撰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以六书理论系统地分析字形、解释字义的字典,是中国语言史上的一部巨著。作者将九千三百五十三个字,归纳为五百四十部,据形联系,始一终亥,“分别部居,不相杂厕”,创立了部首检字法。书中保存了大量古文字资料,对阅读古籍,探讨古代文化,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对于研究甲骨和金石等古文字资料更是必不可少。自从《说文解字》面世以来,对其进行研究的著作可谓汗牛充栋。各位学者专家都致力于从《说文解字》中挖掘古代文化,深入了解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主要集中在:金部与古代

2、冶炼文化,邑部与古代城邦文明,玉部与王权文化,示部与祭祀文化等方面。但是从艸部字中探究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至今还没有相关论文。本论文题目为“《说文解字》艸部字所反映的我国古代农业文明探初”。为了准备这个论题,笔者查阅了一些有关《说文解字》注释的古典文献,及当代学者已经发表的关于《说文解字》中的某部与古代相应文化的相关著作和论文,主要是从宁波大学图书馆借了一些著作,也上网查阅了宁波大学图书馆数据库列表中的CNKI期刊中的中国优秀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全文和中国期刊全文等数据库中的大量论文,而且咨询了对古汉语有一定研究的导师。总结出以下几点:首先,对于艸部文

3、字的解释、阐述和辨正,以萧世民、黄帅、周冬梅所撰写的《<说文解字>艸部药食类植物词语名称考释》为例。这篇论文将《说文解字》艸部字中大部分药食类植物词语加以考释,并将许慎解释过于简单甚至有误之处一一指出,加以改正。该文引用材料丰富,编写的体例为先引用《说文解字》的说解,然后大体按照年代先后列出各个不同时代的论证材料,词语的排列顺序为《说文解字》原文的顺序。但是由于篇幅的限制,该文所引的材料有时过于简单,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全文仅由各种材料、书籍摘引拼凑而成,文章体例与其说是论文,不如说是注释,而绝少作者个人对于字体、字义的认识和解释,遑论作者对于字

4、体、字义背后所反映的丰富的古代文化的深入了解。如:葛:蔬菜/草药——葛根。《说文》:“绤草也。”(编织细葛布和粗葛布的草。)桂馥《说文义证》:“《本书》:‘(纟希),细葛也。’‘绤,粗葛也。’《诗》:‘披采葛兮。’传云:‘葛,所以为绤也。”《汉语大字典》:“植物名。豆科。藤本,有块茎。茎皮纤维可织葛布和作造纸原料。根富淀粉,供食用和入药。”文中对于“葛”的阐释只是将各家论著加以引用而已,而没有看到从“葛”中所能看出的我国古代的服饰文化和饮食文化,也没有看到我国古代的农业文明的发展程度。笔者对于《说文解字》艸部字的研究将从文字中探究文化、文明入手,

5、对文字背后隐藏的意蕴作深入的了解并加以阐释。第二,探讨艸部字的命名理据。中国的汉字系统是一种特殊形态的文化思想史料。相对于其它传世文献的记录来说,文字本身所蕴含的文化要素,所塑造的认知方式,更显得纯粹、著明。此类文章以朱疆的《<说文解字>艸部命名举隅》为例。文章选取《说文解字》中个别具有代表性的字来分析古人命名的理据,以此探知中国古代人的某种思维方式,具体来说,就是一种原始移情思维,其中既包括“由人及物”一类,还包括在此基础上引申出的草名中的动物化倾向。文章运用声符系联法等方法,从原始先民物我不分,即主客体不分的思维特点入手,考虑移情原则,探究文

6、字命名的理据。这类文章多少会涉及到对于古代文明的探究,但是年代过于久远,一般都为青铜时代。且文章主要从古代先民的思维方式角度入手来考察字形、字义。而笔者所要探讨的是许慎所处的东汉以前的农业文明,即先秦文明和秦汉文明,以及古代先人在与自然的争斗中所创造的高度的文明。第三,从个别植物入手探讨其特征。此类文章相对来说比较多。如《家蔬良药鱼腥草》、《是花是菜又是药的萱草》、《<说文解字>所收“葵”义考》等等。此类文章一般都精选艸部字中一个字,从各本古籍记载、古今演变、药用、食用价值的发掘等角度出发加以解释和阐发。以《<说文解字>所收“葵”义考》为例。文章

7、从“葵”的两大显著特征出发,从大量古文中找出例证,证明古者所谓“葵”和我们如今认为的“向日葵”是完全不同的。一为本土原产,并且种植历史悠久,且在古代堪称百蔬之首;一为明代左右才传入中国的舶来品。唯一相同的就是两者的向日性较其他植物更为明显。文章从古文例证出发,加以理性研究,得出“葵菜”的兴衰史及演变史,并详细介绍了葵菜的食用价值、口感、在百蔬中的地位等等。全文由古及今,引用材料丰富且有说服力。从“葵”字引申到“揆”“癸”等字的字源探讨。但是此类文章的着眼点为各个字所代表的含义的演变史及其价值,关注的是古今之间的变化,而非对于一特定历史时代的文化的

8、探讨。对于了解古今之变可以提供一定的帮助,但是无法深入阐释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文化。总之,研究《说文解字》艸部字的著作虽多,但是还没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