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时间节点回顾(合并)

重要时间节点回顾(合并)

ID:47350562

大小:228.5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9-08-10

重要时间节点回顾(合并)_第1页
重要时间节点回顾(合并)_第2页
重要时间节点回顾(合并)_第3页
重要时间节点回顾(合并)_第4页
重要时间节点回顾(合并)_第5页
资源描述:

《重要时间节点回顾(合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向锂电池化成自动化实验线项目重要时间节点回顾2013年6月16日万向锂离子电池化成自动化项目重要时间节点回顾上海大学锂__电池项目组2013年6月16日24/24万向锂电池化成自动化实验线项目重要时间节点回顾2013年6月16日会议纪要时间:2010-8-18下午地点:上海大学机自院会议室参加方:珠海泰坦胡坤等(甲方)、上海大学机自院费院长等(乙方)本次会议主要内容:1甲方已将电池化成车间的自动化系统设计任务书进行详细的讲解,并已交给乙方;2就任务书中的若干细节,乙方提出尚需要甲方、用户作进一步的解释,以便方案设计;3对于近期的工作安排,双方达成一致意见:(1)乙方按日产量1

2、万片/天、6300m2的化成车间作前期的方案论证报告,提出总体设计方案、总体布局并进行仿真模拟等工作;(2)乙方就试验生产线开展具体的设计方案,以完成上述第(1)项中提出的方案进行可行性验证、同时作生产线试验展示用途;(3)乙方提供的试验线要满足任务书要求,其产量、面积需求由乙方按方案验证需求自行确定;(4)乙方完成方案论证以及试验生产线的报价或者概算;(5)对近期工作的进度、时间节点等由甲方再作确定,另行通知。24/24万向锂电池化成自动化实验线项目重要时间节点回顾2013年6月16日会议纪要时间:2010-9-21下午地点:东华大学4号学院楼5058室参加方:珠海泰坦李董等

3、(甲方)、上海大学机自院费院长等(乙方)本次会议主要内容:1乙方就提出的锂电池化成自动化生产线进行三维动画演示,ppt详细说明以及整个布局和各个关键工位的三维虚拟现实展示和讲解,并将技术报告交给乙方;2就乙方提出的方案,甲方提出若干问题,乙方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甲方根据乙方提交的方案和答辩意见,要求乙方对以下问题在方案中进行补充;(1)在电池上箱之前加上正负极反向的检测工位。(2)在电池二次OCV/IR之后不同等级电池装入封装电池的箱子里。(3)充电设备与工装之间的距离太远,不能加防火隔离墙,电源与夹子的距离在200mm左右。(4)在充电工装上装上指示灯和检测线,出现问题时指

4、示灯会发出提示信号,该功能由充电设备完成。(5)自动激光打印电池条码,自动电池编码系统。该项工作在后续产品线增加。(6)工装上的夹子相互之间距离太短,如果出现问题,人工干预会比较困难。(7)立体仓库恒温、恒湿,集运箱也要恒温、恒湿。该项工作在后续产品线增加。3对于近期的工作安排,双方达成一致意见:(1)甲方邀请乙方再参观两家电池生产厂家;(2)在2010年10月1日前再对完善后的方案讨论一次,并按照双方签订的合同支付方案设计费5万元整。24/24万向锂电池化成自动化实验线项目重要时间节点回顾2013年6月16日邮件发送时间:2010年11月16日收件人:东华大学胡锦老师,丁彩红

5、老师内容:2010年11月11日和2010年11月15日与东华讨论试验线方案具体可参加附件会议纪要泰坦项目会议纪要会议内容与东华技术协调记录编号SHU-SMD-000000-001会议日期2010年11月11日会议地点西部自动化楼一楼会议室会议性质□设计评审□可行性分析□项目进度□测试评审□沟通协调□其他:会议主持人陈息坤参加人员东华:胡锦、丁彩红;上大:陈振华、徐解民、蒋蓁、陈息坤、邓丽会议议题:1锂电池充放电单元高度与集运箱层间距矛盾2丁老师提出的几个问题:①试验线两次抽真空辊压是否可以合并;②布局方面充放电工位是否可以不复用;③集运箱是否可以单层;④剪边后电池尺寸变化大,

6、是否可以用小一点的箱子。会议结论1明天李总、胡总过来后,三方坐在一起讨论锂电池充放电单元高度问题,把几种方案介绍给他们:(1)方案一,泰坦不修改锂电池充放电单元高度,按原方案5层集运箱导致仓储空间增大约70%、仓储设备数量(包括货架及堆垛机)增加约70%。充放电工位、堆垛机均增加一倍,集运箱处理的节拍约加快一倍,抽真空辊压设备有可能增加一倍,占地面积增加约60%~70%左右,成本增加60%~70%左右。浪费仓库空间,看相很差,显得很笨拙。(2)方案二,泰坦不修改锂电池充放电单元高度,修改集运箱层数为1层(丁老师提出)。箱子节拍变快8倍,系统效率大大降低,堆垛机等设备频繁动作,降

7、低使用寿命,增大了点数,控制系统设计难度和成本大大增加,流水线管理会非常复杂。(3)泰坦修改锂电池充放电单元高度如果可以的话这种方式是最佳的,明天我们尽量使泰坦方改变他们的充放电单元高度以适应我们集运箱层间距。2方案确定后,蒋老师把试验线布局图(完整的,包括俯视图等)发给丁老师一份。3对于丁老师提出的几个问题进行了答复:(1)两次抽真空气压不同,辊压的压力也不同,顺序也不同,压力调节不应该太频繁。(2)充放电工位不复用的话,会增加堆垛机的数量,成本太高。(3)关于集运箱单层可见上述结论1(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