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三首教案 语文S版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三首教案 语文S版

ID:47345070

大小:99.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8-12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三首教案 语文S版_第1页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三首教案 语文S版_第2页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三首教案 语文S版_第3页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三首教案 语文S版_第4页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三首教案 语文S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三首教案 语文S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案语文S版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朗读、背诵、默写这三首古诗。   3、引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会认、会写“吟、瑟”2个生字。教学重点:    理解并背诵诗句。教学难点:    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课时划分: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朗读、理解并背诵《望天门山》和《山行》两首古诗。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教学难点:  想象古诗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在诗句中表达的情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学习《望天门山》。 1、学习诗的前两句

2、:  在预习中,你对“天门”和“楚江”有哪些了解? (“天门”指江北的西梁山和江南的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象一座天设的门户。“楚江”指长江流经旧楚地的一段。) 2、设问:想象一下,楚江的“开”与“天门”的“中断”有什么关系? (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两座山。) 3、读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你有什么疑问吗? (既然长江波涛之大,竟能冲破天门,为什么这里又写“至此回”?) 4、围绕上述问题四人一组展开讨论,可以深入想一想,这句话突出描写的是谁的力量?    小结: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

3、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这一句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连起来读读诗的前两句,感受一下“山”的雄姿和“江”的汹涌,两相辉映,这种大自然的杰作令人震撼,要努力通过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5、学习后两句。    一望:“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再望:“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根据诗句展开想象,诗人李白在远望中看到了什么?    (青山、孤帆、太阳) 6、自己读读这两句诗,你能体会李白当时的心情吗?    (作者这时望到孤帆从远处向天门山驶来,而且在阳光的映衬下,这幅画面很美,令作者很惊喜。)    (天门山在太阳的映衬下,也

4、显得更加壮观和神奇。) 7、设问:你如何理解诗句中“出”这个字的含义?    学习建议:    先结合“出”现在的含义和这首诗的意境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在诗句中选用这个“出”字?想好之后,把自己的意见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大家一起议一议:看谁的想法有道理?    (“出”表示的是动作,在这里,天门山虽然不会动,但作者想象力非常丰富,他认为天门山有情,为迎接远方的来客,它屹立江边,开门侯客。)三、语言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吟诵诗句。根据历史考证,《望天门山》写于725年冬天.当时正值初冬,北风呼啸,李白身上加了棉衣又上了船,顺江东下,到了长江中游楚国地带的当涂(今安徽省)。这里长江两岸有两座山,隔

5、江对峙,合称天门山,长江碧水东流至天门山附近回旋向北流去。大概是因为天冷的原因,江上的行船并不多,李白望见,有一片孤帆从天边飘来。李白站在船头吟唱《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教师用话音和手势提示学生进入角色,自由诵读古诗。)四、学习《山行》  1、质疑问难:预习中,有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2、订正字音:石径斜(xia)生(sheng)处  3、理解难词含义:   石径斜:不正,弯曲不直。(教师通过板画,帮助学生想象:诗人面前是一条石头铺成的小路,这小路弯弯曲曲,通向

6、远方。)   白云生处:白云形成(出现)的地方,指山的高处。(引导学生翻看书中插图,了解“白云生处”这一特定的位置。  4、品读诗句   自由诵读,思考:诗人来到山脚下,哪些景物映入眼帘?   相机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如果学生提到“二月花”,那么老师引导同学之间互相纠错,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诗句含义,明白“二月花”并不是作者此时所见,而是作者脑海中想到的。)  5、语言训练:这些景物在作者眼中构成了一副秋山旅行图,你能按照诗句的描写顺序,说说这幅画面的内容吗? (适时纠正学生表达中的语病,说的不全的地方,安排其他同学前来补充。)  6、设问:在这些景物中,作者最钟情于哪种景物?从

7、诗句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得出来?   学生发言,分别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生1:作者杜牧最喜欢的景物是红叶,你看最后一句——“霜叶红于二月花。”)   师:同样写红叶的诗句,古人也留下不少,如“林间暖酒烧红叶”“红树青。  山好放船”,比较而言,杜牧的写法好在哪儿?  师生讨论共同体会出:在深秋时节,诗人惊喜地发现,枫叶流丹,比江南二月(南方农历二月鲜花盛开)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诗人运用比较的写法,写出了这时的秋天像春天一样充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