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299026
大小:43.28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8-21
《浅谈柏拉图的理想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成都师范学院《教育学》课程考核论文成都师范学院《教育学》课程考核论文论文题目:浅析《理想国》的教育思想姓名:李李庞昊昊肖小丽班级:化学1302班组号:32014年12月16成都师范学院《教育学》课程考核论文摘要柏拉图的《理想国》一直是古今中外众多学者研究的巨著,他基于对当时希腊雅典社会政治的观察,看到现实社会中的种种痼疾,以及自己在政治上的失利,逐渐形成自己的政治见解,想要通过建立一个理想的国家,追求最高的善,实现完美的生活。他所要建立的国家在现在看来虽然不是他所认为的那种高度的理想,可是却为我们
2、今天提供了借鉴和思考,因为人类社会是有其相通之处的。柏拉图的《理想国》,是在西方教育史上最早系统地、全面地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他的国家教育论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认为教育是国家的事业,必须由国家来统一控制和规划,国家必须高度重视教育的地位。柏拉图的国家教育论思想对我们今天也是有借鉴意义的,以教育为本,把教育放在社会发展的首要地位。16成都师范学院《教育学》课程考核论文关键词:柏拉图《理想国》教育启示目录一、《理想国》诞生的社会环境与背景………………………………········4(一)、动荡
3、的社会环境··········································4(二)、柏拉图的个人政治经历与思考······························4二、《理想国》的教育理念……………………………………………········5(一)、学前教育观··············································5(二)、教育伦理思想············································5(三)、终身
4、教育观…………………………………………………········5(四)、乐育与体育的教育思想····································5(五)、国家教育观··············································6三、《理想国》的教育思想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6(一)《理想国》的终身教育思想………………………………………………7(二)终身教育在我国………………………………………………………··7(三)对高等教育
5、的发展启示……………………………………………····8四、结论16成都师范学院《教育学》课程考核论文参考文献……………………………………………………………………………10浅析《理想国》的教育思想柏拉图是古希腊时期一位卓越的哲学大家,他对西方哲学界乃至整个思想史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其后的许多学派和哲学家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他的影响,他与其老师苏格拉底和其学生亚里士多德一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正如孔孟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柏拉图在西方思想史上的地位也是不可动摇的,他的光辉将永远闪耀着整个人类历史。他的
6、《理想国》是想要建立一个完美的国家(城邦),给人们阐释完美的政治共同体应该是什么样,如何建立起来,人民怎样在其中生活。本书涉及了人类社会生活中的许多方面,政治、教育、伦理、宗教、诗歌艺术以及法律等等,构建了一个与我国古代陶渊明截然不同的“理想国”。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是一个无政府、无压迫、无剥削的大同世界,而柏拉图所建立的理想国在某种程度上却是一个极权的国家。16成都师范学院《教育学》课程考核论文但是,他的理想国一直以来受到众多来自各方的非议,理想国到底有多理想?的确,不得不承认的是,它在制度的设计上
7、有许多在今天看来是十分不合理之处,在当初也没有被认同,没有被采纳,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空想,正如他自己也曾坦言:“或许天上建有它的一个原型,让凡是希望看见它的人能看到自己在那里定居下来。”(592B)[1]可是,不得不承认的是,他的制度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对我们当今人类社会带来诸多启示,他的思想不是单纯的博物馆里的过往的人们的智慧的陈列,和当今基本问题的思考有相同之处。一、《理想国》诞生的社会环境与背景[1]柏拉图著.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1986:592(B)[2]舒易红.柏拉图《理
8、想国》的教育思想及启示[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2006,(2).[3]范牡丹.柏拉图《理想国》中的女子教育观探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05,(1).[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社,1996.[5]陈义平,余兵.柏拉图《理想国》的教育思想探究和启示[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8,(2):104-107.[6]胡建华.高等教育学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7]恭放,萧绍清.关于终身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若干思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