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283693
大小:64.94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23
《《往事未曾如烟》作文评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襄阳四中2012级高一年级九月摸底考试作文评讲评讲人:高志杰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这个夏天,无论你是徒步户外还是晏居于家,总有一些闯入你生活的人、事或景。暑往秋来,虽四时更迭,岁月流转,但记忆未曾风化,往事不曾如烟。它们总是时时爬上你的心头,撩动你的心弦……请以“往事未曾如烟”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作文评改说明:此次作文是材料式的命题作文,题目当中所涉及的话题涵盖面比较宽泛,生活当中的许多人、事、物与景涉笔即可成趣!审题难度不大,易于选材,也易于表达。在这种情况下,判定作文品格高低的关键就在于:在记写人与事吋
2、,作者所选择的感触点是否独特,能否做到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难言;能否做到体察入微,捕捉到并挖掘出隐藏于生活背后的那些容易被人忽视的幽微的情感;语言表达上是否具有一定的感染力。此次作文评改,判定优劣的第二个标准是叙述和描写的能力如何。记叙文是一种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的文体,它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白然,评价一篇记叙文就不能不考虑其叙述和描写的能力问题。再说,入学后我们已写过一次记叙文,各个老师在评讲时应该都重点讲解了关于记叙文的叙述和描写的问题。所以,这次作文评改就注重了对同学们掌握情况的考查,看看同学们在叙述描写时能否做到
3、精心剪裁,详略得当;能否运用多种描写手段(尤其是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来细腻传神地表达作者的主观认知和情感体验。这是此次作文评改所把握的两个基本点:一个是写什么的问题,一个是怎么写的问题!至于记叙文叙事方法技巧运用的问题,考虑到同学们进入高中初学记叙文写作,所以,这次评改并未把其作为重点。一、审题1、辨清作文类型前面讲到,这次作文的命题形式是材料式命题作文。它和材料式的话题作文一样,不能脱离材料的涵盖范围而天马行空地去写作。这就需要我们了解并掌握作文题目常见的三种类型。其一,材料作文。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
4、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它只给材料不给题目,题目的确定完全靠应试者自己对所给材料的理解与把握而定。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屮心就是文章屮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屮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即出题者已经把作文的“基本中心(意)”提供给考生了。它的结构一般遵循“引(引述材料)一一提(提出观点)一一联(类比联想)一一议一一结(回归材料并收束全文)”。可见,材料作文在写作的过程中基本上是不能脱离材料的。其二、纯命题作文和纯话题作文这类作文只有题目和话题,前面没有材料语,
5、写作主体无论是在选材上还是构思上都比较自由,只要所选材料或所谈内容涵盖了所给话题或所给题目的主要信息就可以了。这类作文题目对于写作主体而言易于切题,也易于构思和表达。所以,对初学者而言,这类作文是再合适不过了。其三,材料式的命题作文和材料式的话题作文这类作文在形式上往往是“材料+题目”或“材料+话题”。很显然,这种作文样式介于材料作文和纯命题作文或纯话题作文之间。所以,在写作的限制性上它也是居于这二者之间一一既有纯话题或纯命题作文的开放,同时又受到所给材料含意范围的限制。这种类型的作文是高中生目前最为常见的一种命题形式。很显然,此次摸底
6、考试所给的作文题目就属于上述第三种类型。同学们在写作z前必须认真地审读所给的材料,紧扣“这个夏天”选材入题。2、细心领会关键词句另外,关于这道作文题目的审题,还应在“未曾”上多下功夫。细细琢磨品味,你会发现,这一副词对于行文构思、谋篇布局具有很强的暗示性。“未曾”这一词语是“立于今而言于往”,言外Z意,这些往事在事发当初不曾深深触动过你,不曾让你感慨不已,也不曾让你铭记于心。它们就好比我们人生的“底片”,储存有我们的经历、我们的身影,但是,只有经过吋I'可的冲洗它们才能愈发显现得清晰明朗。这样理解“未曾”的话,这次记叙文写作就有一个潜在
7、的要求一一叙事要有波澜有起伏,抒写感受要有对比有变化。这样的构思就会使得写出的文章立体感较强,有层次有情致。否则,写出的文章就平面化、静态化了。而这次写作,我们绝大部分同学都没有对“未曾”这一词语作丰富的解读,一开始就把事件写得催人泪下,把情感渲染得无以复加。如若这般,这些往事当初就已让你铭记于心了,今天又从何谈起“往事未曾如烟”呢?所以,我们的作文在构思上基本都是先记写一件感人至深的往事,然后于结尾处附着一句“往事未曾如烟”,看似水到渠成、浑然一体,实则是生拉硬扯在一起的两张皮。类似这样的作文题很多,比如《幸福其实很简单》《这也是课堂
8、》《我终于认识了自己》等。这些题目中的“其实”“也”“终于”这些副词都耐人寻味,都对行文构思有着内在的提示,需要我们细心去体会和感悟。当然,此次作文评改未就这一点为难大家(严格意义上讲,这一点很重要)。但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