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276759
大小:179.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8-26
《环境信息公开公众参政策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环境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政策探析宋国君张翕·2012-07-1210:57:19 来源:《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内容提要】随着我国公众环境意识不断提高,信息公开逐渐成为有效的环境政策手段。环境管理,特别是环境影响评价需要公众参与,而公众参与的前提是政府和企业环境信息的公开。信息公开、社团压力、公众参与和舆论监督都是政策行之有效的保证。作为环境政策框架,现有部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信息公开并鼓励公众参与,但政策管理体系中仍然存在信息公开政策手段操作性不足、公共参与和监督机制
2、缺失等问题,应借鉴台湾地区经验完善环境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机制。 【关键词】环境政策信息公开公众参与 一、环境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概述..环境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政策探析宋国君张翕·2012-07-1210:57:19 来源:《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内容提要】随着我国公众环境意识不断提高,信息公开逐渐成为有效的环境政策手段。环境管理,特别是环境影响评价需要公众参与,而公众参与的前提是政府和企业环境信息的公开。信息公开、社团压力、公众参与和舆论监督都是政策行之有效的保证。作为环境政策框架,现有部
3、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信息公开并鼓励公众参与,但政策管理体系中仍然存在信息公开政策手段操作性不足、公共参与和监督机制缺失等问题,应借鉴台湾地区经验完善环境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机制。 【关键词】环境政策信息公开公众参与 一、环境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概述..环境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政策探析宋国君张翕·2012-07-1210:57:19 来源:《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内容提要】随着我国公众环境意识不断提高,信息公开逐渐成为有效的环境政策手段。环境管理,特别是环境影响评价需要公众
4、参与,而公众参与的前提是政府和企业环境信息的公开。信息公开、社团压力、公众参与和舆论监督都是政策行之有效的保证。作为环境政策框架,现有部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信息公开并鼓励公众参与,但政策管理体系中仍然存在信息公开政策手段操作性不足、公共参与和监督机制缺失等问题,应借鉴台湾地区经验完善环境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机制。 【关键词】环境政策信息公开公众参与 一、环境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概述.. 1、环境信息公开 从一般政策角度讲,信息公开的具体内容很复杂,但对于环境政策,信息公开的内容相对来说是比较固定
5、的。根据《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第2条、第4条的规定,环境信息分为政府环境信息和企业环境信息两大类;政府环境信息是政府环境保护部门履行环境保护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与环境有关的信息;企业环境信息是企业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环境影响和企业环境行为有关的信息。环保部门应当遵循公正、公平、便民、客观的原则,及时、准确地公开政府环境信息。企业应当按照自愿公开与强制性公开相结合的原则,及时、准确地公开企业环境信息。 2010年,我国环境保护部主动公开环保政策法规、人事任免、部门预
6、算、总量减排、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环境质量、核与辐射安全、国际交流等政府信息;开设热点环境问题、环境事件网站专题,如开设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信息化工作会议、2010年生物多样性年、2010年全国环保工作会议、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奖、六五世界环境日等环保专题;环境保护部政府网站“数据中心”向社会公开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全国自然保护区名录、环评机构和人员信息、固体废物进口信息等环保信息,及时公开空气、水质等环境质量信息,方便公众网上查询,2010年“数据中心”..增加各类环境数据近10万条。 企业环境信息公开以环境影响评价为主。各国
7、环境影响评价立法所规定的环境信息公开的内容基本一致,都包括环境影响范畴界定、环境影响评价草案、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等。针对环境影响评价各个阶段所要解决的问题有所不同,环境信息公开的内容也有较大的区别。如环境影响评价大纲阶段,环境信息公开的内容大致包括行动主体的建设项目概况、施工运营期间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预防的措施以及替代方案等;环境影响评价草案阶段则公布相关各方针对环境影响说明提出的意见以及建设单位所采取的相应处理办法;最后阶段公布环境影响评估的结论以及项目实施的建议等。 2、公众参与 环境政策中的公众应该更倾向于参
8、与社会活动的民众群体,即社会公众。从社会学角度讲,公众参与是指社会群众、社会组织、单位或个人作为主体,在其权利义务范围内有目的的社会行为。一般而言,除政府环保行为和企业环保责任行为外,其他所有环保行为均可认为是公众参与行为。从环境保护主体看,公众的范围应包括广大普通市民以及相关的非政府组织和民间团体。公众参与环境保护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