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274149
大小:103.58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9-02
《[资料]班级管理重点内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班级❖(一)班级的定义❖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和文化程度大体相同的学生,按一定的人数规模建立起来的教育组织。❖班级是班级授课制的产物。、班级的特点、❖1.学习性❖2.不成熟性❖3.社会性❖4•教育性2.班级管理班级管理的定义❖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班级管理的基本要素❖1.班级管理的对象❖2.班级管理的主体❖3•班级管理的目标班级管理的五层境界(管理目标)•第一层境界:维持班级秩序❖第二层境界:营造学习氛
2、围❖第三层境界:形成班级合力❖第四层境界:学会自主活动❖第五层境界:提升生命质量3.班主任4.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一)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合理使用班主任的权力性影响力❖1.防止放弃权力性影响力♦2.防止滥用权力性影响力♦3.坚持班主任工作的民主性班主任过度使用权力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反抗•撒谎、逃避、揭发他人❖许多学生会产生失败者的心态❖顺应、不敢冒险、不敢求新(二)班主任是班级的教育者、引导者♦发挥非权力性影响力♦1.品格因素♦2.能力因素:教学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自制力等❖3.知识因素❖4.情感因素(三
3、)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协调者❖协调各种教育力量•1.组织教师集体虚心听取科任教师对本班学生情况的反映维护科任教师的形象加强与科任教师的沟通和了解❖2.组织和协调学生家长的力量❖3•组织班委会工作5•班级管理的功能1.班集体❖集体是一个有意识地加以组织的群体,是具有共同规范、共同活动目的和共同活动组织的群体。❖班集体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经过一定的培养,使其成为具备集体特征的正式群体。2•班集体的特征(1)•共同的奋斗目标。(2)•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3)・合理的规章制度,自觉的纪律。(
4、4).健康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5)・共同的活动。(6)•和谐的人际关系。3.如何培养良好的班集体(1)制定班级管理规划(2)建立一支好的学生干部队伍(3)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4)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5)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6)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1.了解研究班级整体(学生个体)的内容(-)对班级的了解和研究1.班级的基本情况学生总人数、男女生的比例;学生的年龄结构及来源情况;班级集体形成情况和发展历史;班级组织和领导核心状况;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情况,等等。2•班级的思想品德状况少先队员或共青团员的人数和比例;团支部思想状
5、况和工作状况;学生中思想品德优秀、中等、后进人数的比例;思想品德、行为习惯表现。3.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4.全班学生的健康状况5•全班学生的家庭情况(二)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和研究1.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2•学生的学习情况3.学生的健康状况和心理特点4.学生的成长经历5.学生生活小环境的具体情况2.了解与研究学生过程中应客服的认知偏见(-)第一印象(首因效应)指班主任对某个或某些学生所得到的最初的信息因素所引起的心理效应。(二)晕轮效应在教育上的表现就是以偏概全,或因一个缺点弥盖了整个优点;或因一个优点弥盖了其他缺点。(三)推理定势
6、班主任没有调查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仅仅凭一般的经验、少量而不很可靠的信息和一些表面现象加以逻辑推理,造成判断错误。(四)态度定势班主任在工作中根据以往的经验和头脑中已有的固定模式,会对学生形成不自觉的较为肯定的看法,并以此作出不同的结论。四1.成绩优秀学生的特点及教育特点、:1.成就动机严重困扰(对自己的期望过高)2.人际交往的困惑3.心理承受力较弱4•嫉妒心、虚荣心相对较强自负、焦虑教育:1•要做到重用与教育、表扬与批评相结合2•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水平3•指导学生自我调节情绪,使之处于良好状态4.帮助学生处理好人际交往中出
7、现的障碍2•中等生的特点及教育特点:1•遵守规范2•性格相对内向,习惯于自行处理问题3•甘居中游,缺乏竞争意识4.有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少毅力,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和习惯。5•智力正常,有一定潜力教育1.主动接近,热情关心2•给中等生提供展示自我、体现自我存在价值的时间和空间3.进行学习指导⑴制定学习计划⑵学会检查、评价计划执行情况⑶提高学习各环节的学习效率⑷错题集⑸掌握有效记忆策略4.积极争取并协调各方面的的教育力量3•后进生的特点及教育特点:1.后进生包括学业不良学生和行为偏差学生,一个后进生可能仅仅是某一方面暂时落
8、后,也可能两者兼有。2•学业不良学生的界定:智力属正常范围,但由于各自不同的原因,不能适应普通学校教育条件下的学习生活,最终导致“学力不良”或“学业不振”。这种“不良”是可逆的或基本可逆的。3.行为偏差生的界定:指未成年在校学生,其行为或行为习惯偏离学生应有的规范,或者偏离社会文化常模。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