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九华》教案

《望九华》教案

ID:47257954

大小:2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31

《望九华》教案_第1页
《望九华》教案_第2页
《望九华》教案_第3页
《望九华》教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望九华》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望九华》教案42望九华教学目标1.了解文中定景换点的写景方法及其作用,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2.品读字里行间表现的九华景致,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之情说明:两个目标体现了教学应该始终关注的三个维度:除了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方法的展现,更应有情感思想的陶冶,语文的工具与人文理应兼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对作者的了解他是南宋诗人,浙江温州乐清人二、散读课文,疏通文意教师巡视、个别指点学生读课文、读注解,初步理解课文大意“读诗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教学中的读相比现代文尤为重要散读的目的是让学生思维沉浸文

2、本,初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译文:我访问池阳郡,登上城楼,眺望九华山,仅能望见一座山峰我乘船从清溪出去,才望见了九华山,但是九华山仍旧在云遮雾绕之间或隐或现到了傍晚,船停泊在梅根港时,才清清楚楚地望见了九华诸峰九华山的胜状,并不在于九华山中从江上远望九华山,九华山俊秀飘逸,清丽悠远,夕阳余辉落在江面上,更让人在心中留下悠远的记忆又记得李太白有赞美九华山的诗歌,每当船停泊在江岸时,便觉得九座山峰依依不舍地向人而立三、理解探讨1.苏轼观庐山叹曰“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王十朋望九华有同感吗?可见九华山有何特点

3、?2.“九华之胜,不在山中”,那么其胜景又在哪里?从字里行间感受九华雄伟秀美的山色、作者愉悦欢喜的心情;领会“定景换点”的写景方法、理解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3.诗人观赏九华山的各个角度过、登、望一仅见一峰乘船从清溪出去后一始见之,然犹灭没于云雾之间晚泊梅根浦一方了了见诸峰也视角不同,景色各异,扣住了“望”字做足文章,使没有生命的山水,竟然带着情趣渐渐地凸现出来学生细读第一节,可以发现作者“三望”才看清楚九华真容学生品读第二节,感受以整个大自然为背景、有“夕波落日”映衬的九华才是“九华之胜”文言文教学很忌讳呆板机械地翻译

4、课文,应该借精心的提问设计激活学生思维、浓厚学生兴致,让他们学得主动、学得有趣、学得深刻难忘估计此过程中学生会有能意会而不能言说的情况,可以让学生互相补充、也可老师予以讲解提示,帮助他们一起学好课文四、课后作业:1.注解中提到了"太白啸歌”,请上网查阅理解其意2.查找若干咏山诗句回家完成作业巩固课上所学知识,同时经常要作相机拓展,以不断开阔学生视野、增加积淀、发展语文能力练习举隅1.九华山明明是相对静止的,可作者为什么说“觉九子依依向人”,你觉得这样写好在哪里?参考资料:诗人心目中“九华之胜”的理解九华山景色优美,古

5、刹如林,可以说是胜境诱人,但作者有自己独到的感受作者认为欲得九华之胜应在傍晚从江上望九华:在“夕波落日”映衬下的有着“秀逸清远”不俗之姿的九华山才会让人“邈然于怀”最后用拟人表现对九华山的感情,他移情于物,写九华的山峰依依不舍向人而立,就是写自己对九华胜状依依不舍的深情作者体悟到真正的九华之胜物我相悦,物我两忘王十朋,字龟龄,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一代名臣号梅溪,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北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