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三 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趋势测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十三 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2018福建厦门期末)欧洲支付同盟是马歇尔计划的一项国际金融创新,其中规定,欧洲国际贸易与投资按美元计价,各国货币在此基础上实行有限相互兑换,以防止各国随意变动汇率或贬值货币,维持欧美各国间的汇率稳定。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强化美元的货币霸权地位B.扩大美国对欧洲的经济援助C.维持欧美之间的贸易平衡D.促成欧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2.(2018湖南长郡中学月考)为满足国际结算和储备需要,应大量发行美元;为维持美元币值的稳定和坚挺,应减少美元发行。这是美国学者罗伯特·特里芬在
2、1960年提出的“特里芬难题”,即美元在“信心”和“实力”之间不可兼得。对特里芬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不利于经济全球化B.凯恩斯主义的弊端使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C.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D.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受到苏联、西欧和日本货币的冲击3.(2018豫西南部分示范性高中联考)建立世贸组织的设想是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提出的,当时设想在成立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同时,成立一个国际性贸易组织,从而使它们成为二战后左右世界经济的“货币—金融—贸易”三位一体的机构。三位一体的设想( )A.表明美国在该经济体系中居主导地位B.反映了世贸组织是该经济体系的核心
3、C.有利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制度化D.说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已经形成4.(2018山东滨州期中)美国的怀特计划的核心是“黄金规则”,即“谁有黄金,谁来制定合作规则”。英国主张建立“国际清算联盟”,根据战前3年的进出口贸易值来决定各国的份额。两者主张反映的实质是( )A.英国战后经济实力衰退B.美元要获得与英镑同等的地位C.美国确立了固定汇率制10D.英美争夺国际货币体系主导权5.(2018江西名校联考)“舒曼计划”宣称:“欧洲的统一不会在一夜之间实现,也不会仅仅靠一项计划来完成。它将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成就而进行,首先要做的就是取得一个实际的联合。”这个“实际的联合”就是( )A.
4、关税与贸易总协定B.欧洲煤钢联营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欧洲联盟6.“英美等23个国家签署的这份临时性文件创造性地建立了一套和平解决贸易争端的机制,使得因贸易摩擦而引发战争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尽管其正式名称中有‘临时’字样,却沿用了47年。”材料中“这份临时性文件”指的是( )A.《布雷顿森林协定》B.《关税与贸易总协定》C.《欧洲联盟条约》D.《北美自由贸易协定》7.(2018山东淄博3月)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是由英国倡导建立的组织。1960年,奥地利、丹麦、挪威、葡萄牙、瑞典、瑞士和英国在斯德哥尔摩签订《建立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公约》。公约规定,在成员国间逐步取消工业品的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
5、,实现自由贸易,并扩大农产品贸易。这一组织成立之初( )A.对抗欧洲经济共同体B.提升欧洲的国际地位C.冲击美苏的两极格局D.推动欧洲经济一体化8.(2018湖南郴州一模)法国著名领导人戴高乐,一直主张邦联主义一体化,反对二战后超国家主义的一体化;而他在1958年再次执政后,却做出了支持欧洲一体化的决定,并积极配合《罗马条约》的实施。这说明戴高乐( )A.思想根植于民族主义B.反对二战后欧洲的联合C.主张贸易保护主义D.顺应政治多极化的趋势109.(2018安徽十校发展共享联盟联考)英国于1961年、1967年两次提出申请加入欧洲煤钢共同体,均遭法国否决。1973年英国终于加入欧共
6、体。2011年英国议会下院投票否决公投决定是否退出欧盟的动议。2016年英国经过全民公投,成为第一个退出欧盟的国家。材料表明( )A.欧洲一体化曲折发展B.英国社会盛行孤立主义C.欧洲民族矛盾激化D.英国经济衰退局势加重10.(2018全国卷高考模拟调研)世界贸易组织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指出,从2015年10月到2016年5月,二十国集团(G20)经济体出台贸易限制措施的速度达到2009年以来的最快水平。材料反映的现象说明( )A.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严重削弱B.区域间经济竞争的加剧C.全球性贸易危机日益加重D.经济全球化的速度加快11.(2018山东青岛质检)2015年11月9日,当
7、选的美国新一任总统特朗普扬言:不仅要撕毁《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等贸易协定甚至还要退出世界贸易组织。该言论( )A.旨在巩固美国的经济霸权B.不利于美国经济独立发展C.意在实现对海外市场扩张D.具有明显的反全球化色彩12.(2018贵州贵阳一模)“当发展中国家的移民涌入纽约那样的全球化城市,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的人‘再也没有办法互相忽略了’,人们可能开始对自己的政治和社会上的效忠对象产生迷惑。”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