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222888
大小:50.39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8-28
《【金版学案】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练习:第12课《长恨歌》——围炉夜话(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人教版)(第12课)《长恨歌》一一围炉夜话关于幸福王安忆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自己觉得幸福。也许这只是一句人人皆知的落后了的大白话,而我却知道,有不少人,甚至很多人并非为了自己的感觉,而是为了他人的观瞻而建设自己的人生与生活。因而窥察别人的生活与家庭,便成了我们生活的另一部分。我们的生活好像就是以这两个部分组成的:一是生活给人看;二是看别人生活。我们同情别人生活不幸而自觉着幸福,我们评价着别人的是非长短而深觉自己又高尚又美好。于是,我们也无法不提高了警惕地想到,人家将对我们的生活怎么说。这是一个极大的困扰,我们无法解脱这个困扰,我们很沉重,
2、无法轻装上阵。为了这个困扰与顾虑,我们自己的感觉反倒下降,反倒被我们自己忽略。我们心里充满了奇特的自尊与自卑。别人的目光对于我们是那么重要,使我们不安。如果得不到公众的承认与肯定,我们再幸福也不幸福了,我们再快乐也不快乐了。我们自己无法证明自己的幸福,我们的幸福无法由我们自己验明。我们被动地生活,寻找幸福,我们常常寻找不着,因为我们出发时就迷了路。课堂达标阅读课文第1、2段,完成1〜4题。1・“他不禁感叹地念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如何理解萨沙的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答:答:萨沙的这种感叹并非悲悯农民的艰辛,而是赞叹各种吃食做法的复杂辛苦。这种感叹里含有对前文
3、介绍的这种精雕细作的生活的赞美和满足。同时这句话还引出下文严师母对穿的见解。从而承上启下地写出了王琦瑶们的精神内核:埋头于生计,专心经营自己的生活,越是琐屑,越是认真。2.“这是火炉边最温情脉脉的时刻,所有的欲望全化为一个相'湘依的需求,别的都不去管它了。哪怕天塌地陷,又能怎么样呢?昨天的事不想了,明天的事也不想了,想又有什么用呢?”试分析这段话在文中的含义。答:答:全然与社会隔绝,只顾今朝,不顾将来。自己的时代已经过去,却融不进新时代,仍要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固守着自己的生活氛围。3・为什么他们说的那些“说过就忘”,而且还认为“这才是心声呢”?答:答:他们说的都是一
4、些与香甜的食物有关的话题,而这是一些无聊的话题,才说过就忘。把无聊的话看作心声,只因他们是无聊者。4.有人认为第2自然段情节琐碎而且重复,应精简,谈谈你的看法。答:答:不用精简,“琐碎而且重复”,是王琦瑶“螺丝壳”里“精雕细作的人生”的特质。不这样写,就表现不出这种人生的特质。业一、基础知识A.拮据/佶屈聲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修葺/提纲挈领翘楚/翘首以待悭吝/草菅人命喘息/不揣冒昧奚跷/另辟蹊径C.糟糠/沆灌一气沮丧/含英咀华纽;缪/未雨绸缪D.熨帖/钟灵毓秀瑕疵/睚眦必报伺候/伺机而动解析:B项,qian/jian,chuan/ch
5、uai,qT/xi;A项,qi/qie,jie/ji,qiao;C项,kang/hang,jii,miu/mou;D项,yu,cT/zi,ci/sio答案:B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极目远处,只有白色的水鸟悠然自得地在江面上缓缓飞着。••••B.随着居家装饰的不断升级,各种五花八门的新潮家具也相继登堂入室了。••••C.他们是磕头碰脑的邻居,经常是这家有事,那家就热心相助。••••D.有一件事,虽然过去很久了,我室友也觉得没什么,我却一直耿耿于怀。••••解析:B项,登堂入室:登上厅堂,又进入内室。比喻学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
6、水平。亦比喻学艺深得师传。A项,悠然自得:形容心情悠闲,神态从容的样子。C项,“磕头碰脑”有三义:①形容人多而相挤相碰或东西多而人跟东西相挤相碰;②指经常碰见、往来;③比喻发生冲究、闹矛盾。本句取第②义。D项,耿耿于怀:对所经历的事持有看法,不能忘却,牵挂心怀。答案:B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从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才是璀璨多彩的。生命中不是只有快乐,也不是只有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相互衬托的。B.一个人的生命力之强大,以能否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为准,一个国家或是一个民族也是如此。C.孙中山生活十分简朴。在总统府内,一般人每餐菜金都在三元左右,而
7、孙中山总是把自己的菜金控制在大约四角以下。D.优选法和运筹学的广泛传播与推广,在提高产量、增加质量、降低消耗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解析:B项,不合逻辑,“强大”“能否”一面对两面应把“之”改为“是否”;C项,“大约”“以下”矛盾;D项,语序不当,将“广泛传播”和“推广”顺序颠倒。答案:A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除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OO,o①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②用葫芦作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③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
8、实④葫芦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