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197232
大小:3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21
《20032004(2)农病大田部分AB试卷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农业植物病理学(B)答案一、讲下列拉丁文和英文译成汉语(1)禾本科布氏白粉菌(2)玉蜀黍赤霉菌(3)禾柄锈菌(4)玉米大斑凸脐蠕胞菌(5)致病疫霉(6)花生根结线虫(7)尖孢镰刀菌(8)稻黄单胞杆菌(9)稻瘟病(10)小麦黑穗病二、填空1、土壤、种子、粪肥。初、再。2、稻黄单胞杆菌稻致病变种、风雨、灌溉水和露滴。3、立枯病、炭疽病、红腐病。立枯丝核菌、棉刺盘孢、镰刀菌。4、菌核、土壤、病稻草、田间杂草。5、线形、洋梨形、卵、病根、病果壳、粪肥。6、玉米粗缩病毒,小麦、杂草、传毒昆虫。灰飞虱。7、半知菌亚门、尾孢属、半知菌亚门、壳二胞属。8、叶
2、片、茎秆和穗、分生孢子、闭囊壳。9、子囊孢子、厚垣孢子、菌丝体、薯块、土壤中病残体。三、选择题1、D2、B3、B4、A5、D四、问答题1.(1)小麦品种抗锈性丧失的原因:1)强毒新小种的产生和发展是品种抗锈性丧失的主要原因2)品种抗性变异和种性退化是抗性丧失的基础3)环境条件是品种抗性丧失的诱导因素。4)品种抗性的丧失和抗性谱关系密切,抗性谱越窄,越容易丧失抗性。(2)防止抗病性丧失的对策:1)根据小麦锈病的病害循环特点和传播路线在全国不同麦区分别种植抗性不同的品种。2)在同一麦区严禁同一品种大面积单一种植。不同抗性的品种合理搭配、轮换种植。
3、3)对已经推广的品种,要提纯复壮,防止中性退化。4)培育广谱、垂抗、水平抗性和耐病品种。5)随时监测锈菌小种和品种抗性的变化动态,及早培育和更新新的抗病品种。2.玉米粗缩病(1)发病规律1)越冬:该病毒主要在小麦和杂草上越冬,也可在传毒昆虫体内越冬。2)传播:通过介体昆虫灰飞虱传播。(2)发病条件1)灰飞虱的数量。2)玉米播种期及栽培方式。播种越早,发病越重,一般春玉米发病重于夏玉米。夏玉米套种发病重于纯作玉米。3)玉米靠近树林、蔬菜或耕作粗放、杂草丛生,一般发病都重,主要是这些环境有利于灰飞虱的栖息活动。4)种植感病品种,发病重。(3)防治
4、方法1)选用抗耐病品种2)加强和改进栽培管理调整播期,适期播种,避开灰飞虱传毒高峰。避免与蔬菜、棉花等插花种植。对早播玉米发病重的,应尽快拔除改种,发病轻的地块应结合间苗拔除病苗,并加大肥水,使苗生长健壮,增强抗病性,减轻发病。改套种为纯作,并在播种前深耕灭茬,彻底清除杂草(包括地头、地边),减少侵染来源。3)药剂防治用呋喃丹种衣剂进行包衣防治苗期害虫。对早播玉米,于出苗前和出苗后分别2次喷洒杀虫剂。3.水稻白叶枯病(1)病害循环1)越冬:病菌主要潜伏于稻种表面、胚和胚乳表面随病稻种越冬或随病稻草、稻桩越冬,作为翌年发病的初侵染源。2)侵入与
5、发病:从叶片的水孔和伤口、茎基和根部的伤口以及芽鞘或叶鞘基部的变态气孔侵入。3)传播:田间病菌主要通过灌溉水和雨水传播。带菌稻种调运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2)发病条件1)品种的抗病性:因所具有抗性基因不同,病害的症状轻重差异很大。一般糯稻抗病性最强,粳稻次之,籼稻最弱,籼稻品种间抗性也有明显差异。2)病原菌致病型(小种)变化:病害流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病菌的增殖能力和致病力的分化状况或致病型(小种)的组成情况。3)气候条件:一般在气温25~30℃时最盛。适温、多雨和日照不足有利于发病。特别是台风、暴雨或洪涝有利于病菌的传播和侵入,更易引起
6、病害暴发流行。4)耕作与栽培措施:栽培管理方面,以肥、水管理对白叶枯病的影响最大。氮肥施用过多或过迟,或绿肥埋青过多,,加重发病。深水灌溉或稻株受淹,加重发病。大水漫灌、串灌可促使病害扩展与蔓延。(3)防治方法1)杜绝种子传病。2)种植抗病品种种植抗病、丰产良种。选育和种植抗病良种应:①注重品种的合理布局,不断更新品种。②扩大利用其它抗性基因。3)培育无病壮秧和控制压低菌源选用无病种子,上年未发病的田块做秧田;避免用病草催芽、盖秧、扎秧把;整平秧田,湿润育秧,严防深水淹苗;秧苗三叶期和移栽前3~5天各喷药1次。肥、水管理应做到排灌分开,浅水勤
7、灌,适时烤田,严防深灌、串灌、漫灌;要施足基肥,早施追肥,避免氮肥施用过猛、过量。4)药剂防治喷药防治除应抓好秧田防治外,在大田期特别是水稻进入感病生育期后,要及时调查病情,对有零星发病中心的田块,应及时喷药封锁发病中心,防止扩散蔓延;发病中心多的田块及出现发病中心的感病品种高产田块,应进行全田防治。病害常发区在暴风雨之后应立即喷药。5)生物防治用水稻白叶枯病菌毒性基因缺失突变株及其它生防菌株防治。4.棉花枯萎病(1)发病规律初侵染: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潜伏在种子内,或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及厚垣孢子在病残体及土壤中越冬,成为来年的初侵染来源。带菌的
8、棉子饼、棉子壳及未腐熟的土杂肥和无症状寄主,也可成为初侵染来源。传播:种子、棉籽皮和棉籽饼带菌是病害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近距离传播主要与农事操作有关。病菌最易从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