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159887
大小:6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14
《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五下《拧螺丝钉的学问》word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五下《拧螺丝钉的学问》word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轮轴构造上的特点;2.能够就轮轴的作用提出疑问;3.会做轮轴省力的实验。(二)知识与技能1.知道轮轴的结构特征及组成;2.知道轮轴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2.留心观察和研究身边的简单机械。二、教学重难点:能够就轮轴的作用提出疑问;会做轮轴省力的实验。三、教学准备:演示器材:汽车资料课件、汽车模型、扳手、螺丝刀、打蛋器、钥匙、辘轳、游
2、船图片及简单运动示意图。分组实验器材:简单机械实验盒、弹簧秤、钩码、细圆木棒、大小不同的塑料饮料瓶、螺丝钉、木块、扳手、实验记录表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引入课题1.操作竞赛:选择合适的工具,比一比哪个小组可以又轻松又迅速地把螺丝钉拧进木头里。2.交流:获奖小组交流操作方法并试着解释其中的道理。⑴自己是怎么样做的?⑵为什么要这样做?(二)观察实物,认识轮轴1.谈话:谁对汽车方向盘比较熟悉,请给大家介绍一下。2.出示汽车方向盘的图片,观察分析:汽车方向盘可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是怎么连接的?3.观看录像:驾驶员是如何
3、操纵方向盘改变运动方向的?4.交流观察收获。5.小结:汽车方向盘分为两部分,一个大轮子和一根长轴;轮固定在长轴的一端;当我们转动轮时,长轴也跟着转动,并将运动传递给其他机械。6.讲解:像汽车方向盘这样,由一个轮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叫做轮轴。(三)制作轮轴,研究作用1.学习使用简易材料制作一个轮轴。方法1:利用工具箱提供的材料,由大滑轮盘、小滑轮盘组装而成。方法2:根据教材提供的方法。2.演示各组制作的轮轴并设疑:使用轮轴能够省力吗?3.提出假设,设计实验。4.分组实验,研究轮轴的作用。⑴将轮轴悬挂在铁架台上,将细绳穿过轮和轴;⑵用
4、弹簧秤在轮轴上提起两个钩码,观察读数;⑶换更大的轮盘,重新测量所需要的力;⑷换钩码数量,测需要的力。5.教师巡视指导,督促学生作好实验记录。6.汇报实验现象,交流实验收获。7.小结:轮轴能省力。省力的多少,和轮与轴的大小比例有关。8.讨论研究:为什么使用轮轴能够省力?⑴如果把轮轴比作一个杠杆,它的支点在哪里?动力点在哪里?阻力点在哪里?⑵根据杠杆原理,解释一下使用轮轴为什么能够省力。9.小结:轮轴相当于一个杠杆,轮和轴的中心点是支点,作用在轮上的力是动力,动力作用的点在轮的边缘上,叫动力点;作用在轴上的力是阻力,阻力作用的点在轴的圆盘边
5、缘上,叫阻力点。因为轮的半径总是大于轴的半径,所以作用在轮上的力总是小于轴所负荷的力,所以使用轮轴能够省力。轮与轴的半径大小比例越大,就越省力。10.解释:为什么再大的汽车,只要驾驶员轻轻地转动方向盘就能改变它的方向?(四)实践操作,迁移扩展(观察课P9插图,小组讨论,大组汇报)⑴这个器械的轮是什么?轴是什么?⑵这个器械如何使用更省力?五、板书:拧螺丝钉的学问轮轴的作用:1、省力。2、轮与轴的半径大小比例越大,就越省力。六、课后小结附送: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五下《拧螺丝钉的学问》word教案教学资源开发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
6、五年级下册教材第1单元《神奇的机械》中的第4课。本课伊始通过组织学生用螺丝刀将螺钉又快又轻松拧进木头里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寻找在生产生活中像螺丝刀一样的机械,进而总结像螺丝刀、方向盘这样,有一个轮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叫轮轴的概念,接着让学生设计实验,探究轮轴是否省力,使学生通过亲自操作、搜集、分析数据认识到《轮轴》也是简单机械之一,它能将较小的扭转力转变为较大的扭转力,进而将《轮轴》这种机械的应用推广到生产生活中。结合教材内容、教学活动以及学生实际,我对教材设计做了一些重组。我认为对《轮轴》这一机械在结构特点、组成等方面的认识对于
7、五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我们在生产生活中接触的大多是变形轮轴,轮与轴的连接并不明显,在学生没有表象思维做基础,也很难将其想象为轮与轴。故在开课伊始我用拧水阀代替用螺丝刀拧螺钉的操作活动,不但为学生的再探究做好了情感准备,而且达到并加深了对轮轴机械的认识。拧螺钉的活动我把它安排在学生会用杠杆的原理解释轮轴的作用之后,让学生选用铁钉、螺丝刀、扳子这些器材,在小组商量后,采用比赛的形式来教学,赛后让冠军组的学生来介绍这样做的理由,其主要目的是揭示变形轮轴,进而迁移扩展生产生活中的轮轴应用。另外,对于用杠杆的原理解释轮轴的作用这一环节,
8、我建议:将其补充进去,不但能让学生知其然,而且又能知其所以然,从事物的本质来认识客观规律,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完整、系统。当我们对一个难点束手无策的时候,感到理解困难,当我们对此找到对策的时候,困难也会迎刃而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