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电力电子技术整流复习题(详细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整流电路2-1时,在电源电压U2的正半周期晶闸管导通时,负载电感L储能,在晶闸管开始导通时刻,负载电流为零。在电源电压U2的负半周期,负载电感L释放能量,晶闸管继续导通。因此,在电源电压U2的一个周期里,以下方程均成立:考虑到初始条件:当时id=0可解方程:Ud与Id的波形如下图:当a=时,在U2的正半周期~期间,晶闸管导通使电惑L储能,电感L储藏的能量在U2负半周期~期间释放,因此在U2的一个周期中~期间,以下微分方程成立:考虑到初始条件:当时id=0可解方程得:id=其平均值为Id=此时Ud与id的波
2、形如下图:2-2具有变压器中心抽头的单相全波可控整流电路,该变压器没有直流磁化的问题。因为单相全波可控整流电路变压器二次侧绕组中,正负半周内上下绕组内电流的方向相反,波形对称,其一个周期内的平均电流为零,故不会有直流磁化的问题。以下分析晶闸管承受最大反向电压及输出电压和电流波形的情况。①以晶闸管VT2为例。当VT1导通时,晶闸管VT2通过VT1与2个变压器二次绕组并联,所以VT2承受的最大电压为2U2。②当单相全波整流电路与单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的触发角相同时,对于电阻负载;(O~)期间无晶闸管导通,输出电
3、压为0;(~)期间,单相全波电路中VT1导通,单相全控桥电路中VTl、VT4导通,输出电压均与电源电压U2相等;(~+)期间均无晶闸管导通,输出电压为0;(+~2)期间,单相全波电路中VT2导通,单相全控桥电路中VT2、VT3导通,输出电压等于-U2。对于电感负载;(~+)期问,单相全波电路中VTl导逼,单相全控桥电路中VTl、VT4导通,输出电压均与电源电压U2相等;(+~2+)期间,单相全波电路中VT2导通,单相全控桥电路中VT2、VT3导通,输出波形等于-U2。可见,两者的输出电压相同,加到同样的负
4、载上时,则输出电流也相同。2-3①Ud、Id、和I2的波形;如下图:②输出平均电压Ud、电流Id,变压器二次电流有效值I2分别为Ud=0.9U2cos=0.9×100×cos=77.97(V)Id=Ud/R=77.97/2=38.99(A)I2=Id=38.99(A)③晶闸管承受的最大反向电压为:U2=100=141.4(V)-考虑安全裕量,晶闸管的额定电压为:UN=(2~3)×141.4=283~424(V)具体数值可按晶闸管产品系列参数选取。流过晶闸管的电流有效值为:IVT=Id/=27.57(A)晶
5、闸管的额定电流为:IN=(1.5~2)×27.57/1.57=26~35(A)‘具体数值可按晶闸管产品系列参数选取。2-4注意到二极管的特点:承受电压为正即导通。因此,二极管承受的电压不会出现正的部分。在电路中器件均不导通的阶段,交流电源电压由晶闸管平衡。整流二极管在一周内承受的电压波形如下:2-5①Ud、Id和I2的波形如下图:②整流输出平均电压Ud、电流Id,变压器二次测电流有效值I分别为:Ud=0.9U2cos=O.9×100×cos=77.97(V)Id=(Ud一E)/R=(77.97一60)/2
6、=9(A)I2=Id=9(A)③晶闸管承受的最大反向电压为:U2=100=141.4(V)流过每个晶闸管的电流的有效值为:IVT=Id/=6.36(A)故晶闸管的额定电压为:UN=(2~3)×141.4=283~424(V)晶闸管的额定电流为:IN=(1.5~2)×6.36/1.57=6~8(A)晶闸管额定电压和电流的具体敢值可按晶闸管产品系列参数选取。2-6Ud、Id、IVT,ID的波形如下图:负载电压的平均值为:Ud=负载电流的平均值为:Id=Ud/R=67.52/2=33.75(A)流过晶闸管VTl
7、、VT2的电流有效值为:IVT=19.49(A)流过二极管VD3、VD4的电流有效值为:IVD==27.56(A)2-7假设=,当负载为电阻时,Ud的波形如下:当负载为电感时,Ud的波形如下:2-8变压器铁心不会被直流磁化。原因如下:变压器二次绕组在一个周期内:当a1c2对应的晶闸管导通时,al的电流向下流,c3的电流向上流;当clb2对应的晶闸管导通时,cl的电流向下流,b2的电流向上流;当bla2对应的晶闸管导通时,bl的电流向下流,a2的电流向上流;就变压器的一次绕组而言,每一周期中有两段时间(各为
8、)由电流流过,流过的电流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故一周期内流过的电流平均值为零,所以变压器铁心不会被直流磁化。2-9三相半波整流电路的共阴极接法与共阳极接法,a、b两相之间换相的的自然换相点不是同一点。它们在相位上相差2-10相差2-11①Ud,Id和IVT1的波形如下图:②Ud、Id、IdT和IVT分别如下Ud=1.17U2cos=1.17×100×cos=58.5(V)Id=Ud/R=58.5/5=11.7(A)IdvT=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