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119472
大小:2.18 MB
页数:62页
时间:2019-08-07
《公共卫生服务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附件珠海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目录一、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包二、健康教育服务包三、0-6岁儿童保健服务包四、妇女保健服务包五、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包六、预防接种服务包七、传染病报告和管理服务包八、慢性病预防控制服务包九、重性精神病管理服务包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包十一、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包-53-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包一、服务对象本市常住居民(户籍人口和暂住人口),以0~36个月儿童、孕产妇、65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人群为重点。二、服务内容(一)居民健康档案内容居民健康档案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和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1.个人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
2、别和身份证号等基础信息和既往史、家族史等基本健康信息。2.健康体检包括一般健康检查、生活行为方式、健康状况及其疾病用药情况、健康评价等。3.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包括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的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等各类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记录。4.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包括上述记录之外的其他接诊记录、转诊记录、会诊记录等。5.农村地区在居民个人健康档案基础上可增加家庭成员基本信息和变更情况、家庭成员主要健康问题、农村家庭厨房、厕所使用、禽畜栏设置等社会经济状况等信息。(二)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53-1.辖区居民到服务机构接受服务或首次服务机构寻医就诊时,由
3、医务人员负责为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根据其主要健康问题和服务提供情况填写相应记录。2.通过主动入户服务(调查)、疾病筛查、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由服务机构组织医务人员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并根据其主要健康问题和卫生服务需要填写相应记录。3.将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建立的健康档案相关信息,建立电子化健康档案,输入计算机实行电子化管理。(三)居民健康档案的使用1.已建档居民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复诊时,接诊医生在调取其健康档案后,根据复诊情况,及时更新、补充相应记录内容。2.入户开展医疗卫生服务时,应事先查阅服务对象的健康档案并携带相应表单,在服务过程中记录、补充相应内容。3.对于需要转诊、会诊的服
4、务对象,由接诊医生填写转诊、会诊记录。4.所有的服务记录由责任医务人员或档案室管理人员统一汇总、及时归档。5.服务机构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时可与门诊统筹服务相结合。三、服务流程(一)确定建档对象流程图-53--53-(二)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流程图四、服务要求1.健康档案的建立要遵循自愿与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服务对象的个人隐私。2.服务机构应使用多途径的信息采集方式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档案应及时更新,保持资料的连续性。3.-53-统一为居民健康档案进行编码,采用16位编码制,以国家统一的行政区划编码为基础,以乡镇(街道)为范围,村(居)委会为单位,编制居民健康档案唯一编码。
5、同时将建档居民的身份证号作为身份识别码,通过电子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4.按照国家有关专项技术规范要求记录相关内容,记录内容应齐全完整、真实准确、书写规范、基础内容无缺失。各类检查报告单据和转会诊的相关记录应粘贴留存归档。5.纸质健康档案管理要具有必需的档案保管设施设备,按照防盗、防晒、防高温、防火、防潮、防尘、防鼠、防虫等要求妥善保管健康档案,电子健康档案管理要定期备份,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健康档案管理工作,服务机构与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和使用人员签定保密协议,开展保密知识培训,保证健康档案完整、安全。6.加强信息化建设,在2012年前实现全市使用健康档案电子信息管理系统,各基层医疗卫生
6、机构实现健康档案管理数字化。五、考核指标1.健康档案建档率=建档人数/辖区内常住居民数×100%。2.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建档电子档案人数/辖区内常住居民数×100%。3.健康档案合格率=填写合格档案份数/抽查档案总份数×100%。4.健康档案使用率=抽查档案中有动态记录的档案份数/抽查档案总份数×100%。有动态记录的档案是指1年内健康档案记录有符合各类服务规范要求的相关服务记录。-53-健康教育项目服务包一、服务对象辖区内居民。二、服务内容(一)健康教育内容1.宣传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2.推进“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7、开展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心理平衡、改善睡眠、限盐、控烟、限酒、控制药物依赖、戒毒等健康生活方式和可干预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4.开展重点疾病健康教育。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哮喘、乳腺癌和宫颈癌、结核病、肝炎、艾滋病、流感、手足口病和狂犬病等重点疾病健康教育。5.开展公共卫生健康教育。食品安全、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饮水卫生、学校卫生等相关知识宣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家庭急救;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