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079147
大小:43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7-18
《江苏省阜宁中学2014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江苏省阜宁中学2014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60分)右图为“某国人口增长情况示意图”,读图完成1-3小题。1.该国人口死亡率最低的时期是( )A.甲B.乙C.丙D.丁2.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为( )A.甲→乙→丁→丙B.甲→乙→丙→丁C.乙→甲→丁→丙D.丁→甲→乙→丙3.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容量B.人口移民C.自然资源D.社会经济读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的统计图,回答4-5小题。
2、4.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国家需要计划生育的是( )A.①B.②C.③D.④5.图中标示的国家中,青壮年劳动力不足的是( )A.①B.②C.③D.④右图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读图完成6-8小题。6.近年来,伊拉克居民大量外迁的主要原因是( )A.①B.②C.④D.⑤7.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A.①B.②C.③D.⑥8.大量人口流入对广东省产生的影响是( )A.加快耕地资源开发B.加快城市化进程C.加快环境质量改善D.加快人口老龄化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回答9—10小题。9.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A.P为环境承载力
3、B.P′为环境承载力C.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D.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10.图中反映了( )A.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关系B.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关系C.当人口水平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负相关D.当人口水平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右图示意某国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读图回答11-12小题。11.1982年该国城镇化水平约为 ( )。A.10%B.20%C.30%D.40%12.20世纪该国城镇人口比重增长最快的时期是( )。A.60年代初期B.70
4、年代中期C.80年代中期D.90年代后期读右图,回答13-15小题。13.图中四条曲线代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和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它们对应的曲线分别是 ( )A.②①③④B.④③②①C.②④③①D.①②③④14.从图中能得到的结论是 ( )A.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在加快B.目前世界城市人口数量以发展中国家居多C.201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不到一半D.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始终高于发达国家读“2000年和2010年江苏省不同地区城镇人口及比重表”。据此完成15-16小题。城镇人数(万人)城镇人口比重(%)20
5、00年2010年年增长率(%)2000年2010年增长百分点苏南地区146722884.5459.670.310.7苏中地区6369173.7337.756.018.3苏北地区98315334.5431.251.520.315.有关江苏省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苏北、苏中和苏南城镇人口增长速度相同B.十年间苏南城镇人口数量增加最少C.苏北城镇人口增长幅度较苏南和苏中大D.2010年苏中城镇人口比重高于苏南和苏北16.关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地下径流增大B.生物多样性增加C.热岛效应增强D.土壤肥力提高下面左表是商品等级与城市等
6、级的关系,右图是“城市服务范围”。根据图表完成17-18小题。 17.关于图示城市等级的比较,正确的是 ( )A.A>B>CB.AA>BD.B>C>A18.图中甲地居民要购买4、5级商品,应去的城市最合适的是( )A.AB.B6C.C6D.B1实现区域共同发展,是江苏人的梦想。读苏南、苏北区际联系示意图,完成19-20小题。19.图中江苏省城市等级共有( )A.2级 B.3级C.4级 D.5级20.关于江苏省城市规模与其服务功能的关系正确的是( )A.盐城市的服务范围较常熟市小B.南京市与盐城市的服务范围不可能重叠C.南京市提供
7、的服务种类较常熟市多D.盐城市和常熟市城市服务功能相同右图为某城市三个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图。读图回答21-22小题。21.三个区域中 ( )。A.工业污染最严重的是aB.常住人口最多的是bC.地价最高的是cD.商业活动最为繁荣的是b22.以下地理事物最有可能位于a区域的是( )。A.大型批发零售市场B.高级住宅区C.疗养院D.中心商务区“读城市土地利用与付租能力”图,回答23—25小题23.土地租金高低取决于下列因素中的( )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②交通通达度 ③土地利用方式 ④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