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000051
大小:2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2-02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7课 小挂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挂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挂饰的装饰作用,制作方法及材料的多样性。初步尝试设计过程,设计串连出造型新颖、色彩鲜艳的不同分格的挂饰,练习剪、粘、贴、画、穿等制作手段进行简单的组合和装饰,并表现自己的设计意图。过程与方法:学习小挂饰设计制作的构思、材料的选用和制作方法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相互合作意识及师生、学生之间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环境及美化生活环境的意识,感受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更为关注生活、热爱艺术。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根据学习任务收集小挂饰相应的工具材料,并将收集加工后的小挂
2、饰材料有序地串起来,制作1—2串挂饰,并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感受创作的快乐。教学难点:寻找与众不同的小挂饰材料来制作挂饰,熟练并安全地使用工具进行制作,并说一说自己的设计思路。三、教学策略本课是“设计·应用”类课,主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媒材,利用剪、粘、画等制作手段,围绕如何运用多彩的挂饰美化环境进行设计与制作,从中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这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一种造型表现上的飞跃。它既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技巧性。教学主要使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创作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感受,通过讨论,欣赏,评述,创作等多种活动形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
3、学流程激趣导入──欣赏评述──分析方法──练一练,做一做──归纳感受等环节,使学生循序渐进地体验制作过程,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四、教学过程教学程序教学活动(含过程与方法)设计目的和说明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漂亮的东西,你们想不想看看?”师:(把小挂饰挂在黑板上)同学们好看吗?老师这儿还有呢。”(取出项链等物带在身上,并告诉学生):“这些漂亮的东西不但可以挂在墙上,还可以挂在身上,连头上也可以挂。所以它们有个名字──小挂饰。”展示小挂饰实物,以便激发学生们的创作兴趣和动手的欲望。 板书课题:“小挂饰”欣赏评述分析方法师:有句俗语叫“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4、”。我们的祖先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用挂饰来装点自己的呢?想不想知道,我们一起看看大屏幕。(播放课件播放一段原始部落的人们日常生活或节日庆典时的影片)师:请学生注意观察这些人的服饰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观察他们身上的饰品都是由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小挂饰生:观看、欣赏、参与讨论。师:找出挂饰的共同特点:装饰、美化的作用。师:引导分析挂饰的结构,“挂”+“饰”。师:分析、感受、理解挂饰的色彩、形状及民族特色之美。生:从挂饰的形状、色彩、民族特色方面进行讨论。 以一种与现代生活截然不同的风格引入,将学生思路打开,同时也通过欣赏初步认识身边的一些小物体在挂饰中的作用。师:看过这么
5、多有趣的小挂饰,你们想不想在一起研究一下,小挂饰的制作方法。生:想。师:老师八挂在黑板上、身上的小挂件取下分到每个小组,让学生共同观察、探究,允许学生去拆,去装。学生通过拆装后对小挂饰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师:组织学生讨论:喜欢哪一件?为什么?有谁的材料与众不同?串在一起又是怎样组合排列的?生:观察、认识材料,找出木珠、石子、贝壳、皮线、麻绳、金属环等材料。讨论材料的特点、性质及组合之后的效果。深化感知,了解关于挂饰的相关知识和历史,共同探讨挂饰在不同的环境中所表示的不同象征意义及装饰之美。 练一练,做一做师:请各组的学生拿出材料一起试着把材料摆放成一串,注意各
6、种材质的材料的配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组合成果,介绍自己的思路,请学生互相评价,给予建议、集体总结搭配组合的方法。生:学生将材料摆放、尝试,将各种材料组成一串挂饰,在制作过程中注意总结自己的感受、经验及对材料的认识。师:(教师在学生制作的基础上进行示范)将有联系的物品串在一起会更好看,有的材料需要加工,如剪、绘画、折叠等,以美化效果。并不是所有的东西串在一起都会好看的,可以将有联系的什物串在一起,一般情况下,组成一串挂饰的什物种类越少越讨巧。初步尝试,通过摆放和组合,欣赏和评价了解应如何将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和搭配。 师:课件展示挂饰作品,由项链、手链、到腰带、耳坠、
7、包饰、手机饰品、钥匙坠、风铃,信插……引导学生认识了解更多的搭配方法,同时也知道挂饰的含义和更多的挂饰的种类。师:下面的时间,就请同学们利用你准备的材料,动手设计一个挂饰。老师给大家两点提示:1.较硬的尼龙绳、金属丝来串物体可以避免穿针引线。2.较硬的物品,可以先用透明胶粘贴或用线捆绑,再串联。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巡回辅导,指点学生不会做的时候可以问同学或问老师,相互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等绝大多数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学就进入了下面的环节。 不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受和认识,应当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感受、体验等方法自我发现问题、自主学习、合作交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