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964195
大小:33.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2-01
《树立服务宗旨_增强课程领导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树立服务宗旨,增强课程领导能力为下一轮课程改革做好准备宁安市第一中学高中新课程随着《纲要》出台,《方案》、《课标》颁发和实验区的启动,将如期而至。宁安市是国家级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我校是较早跨入省级示范性学校之一。面对2007年秋季新课程的实施,我们必须超前研究,超前实践,以便在落实《方案》中起到示范、辐射和带头作用,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一、深化课改,提高学校课程领导力高中课程改革,从《纲要》出台,到高中国家实验区确立,历时三、四年时间,在这三、四年当中,我们经历了学习接受,探索实践和总结反思等不同阶段。如今摆在学
2、校面前的问题已不再是是否实施新课程的问题了,而是如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如何提高学校课程领导能力的问题。我们应该仔细思考实施新课程,在学校层面该做哪些必要的准备。(一)在总结中巩固课改成果。我校自2000年秋季成立第一个课改学年以来,学校在贯彻《纲要》精神上,在落实《方案》、《课标》要求上,在学校课程体系建构和新课程具体操作上;均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就工作来说,学习参考.....先是以校内课改实验班为基地,探索初中课改的基本规律,使我校教师感受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整体性,连续性和差异性。接着利用高中课改提前起步的
3、优势,运用“组织联谊”,“提供现场”等办法,发挥对义务教育课改的指导,辐射和示范作用。第三,充分认识义务教育阶段的课改成果。我们全程了解初中课改过程,对全市初中学生进行大规模抽样调查,从道德修养,基础学力,身心状况和社会交往等多方面开展研究。为初高中课程改革衔接做好准备。就成果来说。首先,在把握课改精神基础上,构建了具有个性特点的校本化课程实施体系,很好地处理了《方案》中选修Ⅰ、Ⅱ与必修中综合实践活动之间的关系。满足了教师创造性的开发课程和学生个性化的课程需求。为下一步实施选修课制做了铺垫。第二,学校主体教学模式的构建。依据办学理念和培
4、养目标,在“互动”和“主体”等理论指导下,我校构建了以“师生互动,开放交流,手脑并用,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该模式的建立,为教师进行学科教学提供了操作规范,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能。第三,改革评价办法,实施发展性评价。在评价改革中,我校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评价思路,即“主体多元,内容多样,重视过程,兼顾结果,反思递进,双向提高,导向激励,旨在发展”。我们先后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实验班部分学科课程中进行实验,倍受师生欢迎,为实施学分制积累了经验。学习参考.....因为我们积极接纳新课程,认真探索新课程的实施,2003年,学校被评为省级课改先
5、进集体,王焕泉、徐雅娟等8名同志被评为省级课改先进个人。在华东师大举行的全国课改会议上,我校的历史学科教师做了典型发言,我校戴来生老师参加了全国课改讲师团。(二)在深化中强调课程“领导力”。以往我们有的更多的是组织领导,缺乏课程领导,因此,在深化课程改革中,我们认识到强化课程领导的必要性。1、实施课程改革“一把手”工程。把领导班子和全校教师的认识统一到课改理念上来。学校主要领导常讲:“谁抓住课改,谁就抓住了发展机遇”。老校长也常说:“应当把课改与考改结合起来,不研究课改,考改也不会取得好成绩”。新校长强调:“学校管理两件事,一是课程建设
6、,二是教师专业发展”。领导不断强调的话语,时间一长就变成了广大教师的思想基础了。2、建立学校课程领导机构。在总体操作上发挥整合调控作用,深入指导,引领指导。建立推进课程改革实验的相应机制和管理制度。同时加强各级管理人员的培养和培训,提高为课改服务的自觉性和工作水平。3、增强广大教师的课程意识。在介绍“三级课程管理”和分析学校课程结构中让教师感受到他们应有的课程权力。在实施国家课程中,特别是在“用教材教”中,让教师感悟到角色的变化。我们还以必修课程中的综合实践活动和选修Ⅰ、Ⅱ为内容,来提高教师课程开发能力。二、理性作为,探索课程操作的有效
7、策略。学习参考.....课程改革,其本质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这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实现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随着对新课程认识的加深,对2007年实施新课程准备的要求也提高了。由最初的做还是不做,到后来的应该怎样去做,再到现在的如何得合理做。(一)以课题为抓手,解决实施中遇到的问题。1、把《方案》、《课标》的解读,放到教师需要的层面上。学校把这个任务教给学校科研室去攻关。他们把任务完成得非常出色。他们通过专家答疑,个案分析和操作演示等办法,不光让教师读出活动方案来,读出操作“流程图”来,而且,
8、还让教师们读出勇气,理智和亲切感来。2、在解决问题中再形成了新的理解。围绕新课程实施,我校先后进行两次规模较大的课题研究。一是2003年前后,按省厅的要求,学校组织30多名教师参加的,当时定名为课改“九项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