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的故事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2)

科学家的故事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2)

ID:46959731

大小:42.34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2-01

科学家的故事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2)_第1页
科学家的故事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2)_第2页
科学家的故事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2)_第3页
科学家的故事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2)_第4页
科学家的故事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2)_第5页
资源描述:

《科学家的故事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袁隆平与杂交水稻课外资料中文名袁隆平出生日期1930年9月7日职业杂交水稻专家民族汉族代表作品《袁隆平论文集》《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论文集》、《杂交水稻育种栽培学》出生地北京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性别男毕业院校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主要成就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2000年度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袁隆平(1930年9月—),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1][2][3]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19

2、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2000年度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6年4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10年荣获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3][4][5][6][7]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与此同时,袁隆平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2]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2

3、][8]2017年7月,任青岛海水稻学院首席教授。[9]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袁隆平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获评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10]水稻研究:1953年8月,袁隆平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农学系。服从全国统一分配,到湖南省怀化地区的安江农校任教。同年被分配到偏远落后的湘西雪峰山麓安江农校教书。[14]1953.08—1971.01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教员。1960年7月,他在农校试验田中意外发现一株特殊性状的水稻。他利用该株水稻试种,发现其子代有不同性质。因为水稻是自花授粉的,不会

4、出现性状分离,所以他推论该为天然杂交水稻。随后他把雌雄同蕊的水稻雄花人工去除,授以另一个品种的花粉,尝试产生杂交品种。[15][16]1961年春天,他把这株变异株的种子播到创业试验田里,结果证明了1960年发现的那个“鹤立鸡群”的植株,是“天然杂交稻”。他当时是一个安江民校的教师,但面对当时严重饥荒,他立志用农业科学技术击败饥饿威胁,从事水稻雄性不育试验。1964年7月5日,他在试验稻田中找到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经人工授粉,结出了数百粒第一代雄性不育株种子。[17][18]1965年7月,袁隆平又在14000多个稻穗

5、中逐穗检查到6株不育株,并在此后两年播种中,共有4株成功繁殖了1~2代。其研究彻底推翻由传统经典理论米丘林、李森科的“无性杂交”学说,并推论水稻亦有杂交优势。通过培育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的三系法途径来培育杂交水稻,可以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19]1964年2月22日,与农技干部邓则结婚。[20]1964年到1965年,两年的水稻开花季节里,他与科研小组在稻田进行杂交育种试验。后在稻田里找到了6株天然雄性不育的植株。经过两个春秋的观察试验,对水稻雄性不育材料有了较丰富的认识,根据所积累的科学数据,在大学

6、毕业工作12年左右的他,发表在1966年第17卷第4期《科学通报》上。1965年7月,又在安江农校附近稻田的南特号、早粳4号、胜利籼等品种中,逐穗检查14000多个稻穗,连同上年发现的不育株,共计找到6株。经过连续两年春播与翻秋,共有4株繁殖了1~2代。1966年2月28日,发表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刊登在中国科学院主编的《科学通报》半月刊第17卷第4期上。5月,国家科委九局局长赵石英同志,获悉袁隆平发表的《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一文后,引起高度重视,以科委九局名义致函湖南省科委与安江农校,支持袁隆平的水稻雄性不育研

7、究活动,指出这项研究的意义重大,如果成功,将使水稻大幅度增产。[21]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袁隆平遭受冲击,水稻雄性不育试验被迫中断。1967年4月,袁隆平起草“安江农校水稻雄性不孕系选育计划”,呈报省科委与黔阳地区科委。6月,由袁隆平、李必湖、尹华奇组成的黔阳地区农校(安江农校改名)水稻雄性不育科研小组正式成立。1968年4月30日,袁隆平将珍贵的700多株不育材料秧苗,插在安江农校中古盘7号田里,面积133平方米。5月18日晚上,中古盘7号田的不育材料秧苗,被全部拔除毁坏,成为未破的谜案。袁隆平心痛欲绝。事发后第4天才

8、在学校的一口废井里找到残存的5根秧苗,继续坚持试验。1969年冬,袁隆平、李必湖、尹华奇等到云南省元江县加速繁殖不育材料。1970年夏,袁隆平从云南引进野生稻,拟在靖县(安江农校又搬迁到了靖县)做杂交,后因没有进行短光照处理而未成功。秋季,袁隆平带领科研小组李必湖、尹华奇来到海南岛崖县南江农场进行三季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