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956213
大小:56.35 KB
页数:65页
时间:2019-12-01
《[中医文化]中医经络的学习与实践(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文化]中医经络的学习与实践(2)争而寒热往来,若正邪相离,邪气伏藏,不与其相争,则寒热停止,故寒战与壮热交替出现,且休作有时。 (三)但寒不热 在疾病过程中,病人只觉畏寒而不发热,谓之但寒不热,多见于里寒证。其产生的机理,由虚实之分,一是素体阳虚,阳虚则寒,肌表失于温煦而畏寒;二是脏腑之气内虚,寒邪直中脏腑,寒性阴凝,阳气被伤,郁遏不能外达而畏寒,即所谓“阴盛则寒”,故但寒不热在临床可见于以下两种情况: 若病人久病体弱畏寒,肢冷倦卧、喜重衣向火、面色苍白,或下利清谷、小便清长,舌淡胖苔白、脉沉迟无力等,此属虚寒证,为久病阳气虚衰温煦功能失常的反映。 若新病畏寒,
2、或病位冷痛,如脘腹或其他局部冷痛剧烈,得温则痛减,或呕吐、肠鸣泄泻、肢冷不仁、舌淡苔白、脉沉迟有力或弦紧等,乃属实寒证,是寒邪直中脏腑,损伤机体阳气所致。 临床辨虚实,尤应注意起病的还击,病程的新久,并结合兼证进行判断,才能准确无误。 (四)但热不寒 在疾病过程中,病人只觉发热而无怕冷感觉,谓之但学习参考.....热不寒,多见于里热证。根据发热的高低、时间和特点,临床有壮热、潮热和低热之分。 1、壮热:病人高热持续不退(体温在39℃以上),不恶寒但恶热,称为壮热。常兼面赤、大汗、烦渴饮冷、舌红、苔黄少津、脉洪大等症,为风寒入里化热,或风热内传,正盛邪实,里热炽盛,蒸达于外,以致
3、热势鸱(chi鹞鹰)张,属里实热证,如伤寒阳明经证和温病的气分证,即以壮热为主要临床特征。 2、潮热:病人发热有一定规律,如潮汐之定势,定时发热而定时加剧,称为潮热。根据发热出现的时间、特点及病机,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日晡潮热:亦称阳明潮热。日晡为申时,即午后3——5时,以日晡时发热和热势加剧为特点,称为日晡潮热,其热势较高,并常兼腹满痛拒按、大便燥结、舌苔黄燥或焦黄、或有芒刺、甚则谵语,此属阳明腑实证,为热结阳明胃肠,正邪剧争而发热加剧,故日晡潮热是临床辨阳明腑实已成的重要依据之一。 (2)阴虚潮热:以午后或入夜低热(一般体温不超过38℃,五心烦热,甚至骨蒸发热,即自
4、觉有热自骨内向外透发为特点,常兼有颧红、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等症,此属阴虚证。病之本为阴虚,午后阴气渐升,阴虚不能制阳,虚阳外浮,故发热多件与午后。又阴虚多兼肾阴学习参考.....不足,肾主骨,故见骨蒸发热。阴虚潮热多见于慢性衰弱性疾病,如肺痨病、虚劳病等。 (3)湿温潮热:以身热不杨即肌肤初扪之不觉很热,但扪之稍久即感灼手,午后热甚,汗出热势稍退,继而发热如故为特点。常兼胸闷泛恶,头身困重,便溏不爽,苔腻脉濡等症,属湿温病。因湿性粘腻,湿遏热伏,热难透达,故身热不杨。又因午后属阴,湿为阴邪,当旺于阴分,故发热以午后甚。 湿温潮热与阴虚潮热,颇为相似,二者均具有午后发热,热势不高
5、的特点,临床辨证尤当注意兼证的不同,详加鉴别。 3、低热:病人发热不高(体温在38℃以下)或自觉发热而体温正常者,谓之地热。根据病程的新久,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新病低热:骤然起病,发热轻微,多见于外感风热、燥热或风湿证的初期,且受邪轻微者。因风热、燥热皆为阳些,阳热袭表,热蒸肌腠而发热。又因风为阳邪,湿虽为阴邪,而风与湿相合,则湿邪易化热,故风湿为病,亦可发热。但无论风热、燥热或风湿为病,皆因新病初入且受邪轻微,故热势不高,其他症状亦不明显。 (2)长期低热:病人发热时期长,而热势不高者,称为长期低热。临床常见以下几种情况:学习参考..... 阴虚发热:见阴虚潮热。 夏
6、季热:亦称暑热或小儿暑天发热,口渴多尿综合证,以小儿在夏季气候炎热时长期低热不退为主要特征,亦可出现高热,热度的高低随气候的炎凉而变化,好发于体弱儿童。身热以午后较甚,常兼有烦躁、口渴喜饮、无汗、多尿、精神萎靡、消瘦乏力、食欲不振等症,多为婴幼儿不耐夏令炎热气候的熏蒸,署伤肺胃,气阴两伤所致。 近代医家对本病的探讨,有人认为与疰(zhu)夏相似,但疰夏临床所见,以全身倦怠、饮食不振、大便不调等为主要表现,而无明显的发热、口渴、多饮、多尿等特征。 瘀血发热:常见于午后或午夜发热,或自觉身体某些部位发热,兼见口干咽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或心烦胸满,或病人自觉腹胀满,而察其外形并无胀满之征
7、,舌质青紫或有瘀斑,脉涩而迟缓等,皆为瘀血内停,气机受阻,郁遏化热的反映。因为瘀血乃病在血分、血属阴,午后亦属阴,阴邪遇阴,故发热多见于午后或夜间。 临床辨瘀血发热,除应注意发热的时间和特点外,诊察舌脉是其重点,舌质青紫或有瘀斑,脉涩滞无热象,对瘀血发热的辩证具有较大的诊断价值。 气郁发热,病人有时低热,且与情绪变化有关,兼见心烦、胸胁闷满或热通,口干苦、二便不畅、舌红苔黄、学习参考.....脉弦数等症,为情志抑郁,肝失条大,气郁化火所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