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离骚(节选) (2)

2离骚(节选) (2)

ID:46946082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30

2离骚(节选) (2)_第1页
2离骚(节选) (2)_第2页
2离骚(节选) (2)_第3页
2离骚(节选) (2)_第4页
2离骚(节选) (2)_第5页
资源描述:

《2离骚(节选)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离骚》备课参考资料《离骚》备课参考资料  一、目的和宗旨:在课文《离骚》的学习基础上,更深入的研究某一相关领域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写出1000字以上有一定见解的论文,以求加深对《离骚》的理解本初步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思路和方法。不求课题结论的深刻老到和自成一家之言,而重在研究过程的体会和总结。即如何查找和运用信息资料、如何推理论证形成观点结论、如何培养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养成良好的自学和治学方法等。  二、前期准备:熟读并背诵《离骚》课文。深入理解屈原的思想人格和表现手法。要注意的是“《离骚》是文学史

2、上的名篇,由于时隔久远,语言深奥难懂,会给鉴赏造成一定的困难。教材节选了其中的一部分,配有详细的注释,句句有译文,为的是不在理解词句上耗时费力,而把主要精力放在感受屈原的为追求理想九死未悔的高尚节操和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上,放在品赏诗作的艺术手法和艺术价值上。”(引自刘真福撰《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修订说明》,载《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1年第6期)  由老师指示并提供一些书籍资料。可3-5人自由组合为一课题小组,进行协作研究。五周之内上交论文结果。  三、课题设计:下列课题自选其一进行合作研究。  第一课题:屈原

3、的人物研究  1.课题解说:屈原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位职业诗人。更是对后世文学创作手法和文人思想人格有着极其重大影响的文学家。我们今天对屈原其人进行研究重点不在于对其生平事迹进行展览和评述,主要应用力于探究其思想人格和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内涵及对后世的巨大影响。本可并由此探寻屈原在当今的现实意义。  2.资料检阅和提示:(下加“·”的为必读书目)  ①司马迁的《史记·屈原列传》。提示:这是最早也可说是最有权威性的有关屈原生平的史料记述,同时作者司马迁在记传的同时也对屈原的为人和为文进行了评述。也是最早研究屈

4、原的作品。必读。  ②贾谊《吊屈原赋》。提示:贾谊任长沙王太傅因深感怀才不遇与屈子同病相连遂有此赋。语言艰深晦涩,含义深沉高远。可选读。  ③《屈原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天津师大学报》1992年第3期)。提示:该文从历史的纵深角度阐述了屈原的思想人格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对中国文人性格的影响。可选读。  ④参观汨罗屈原祠。提示:该祠建于屈原当年自沉地,为国内最有影响的屈原纪念地,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条件许可,可实地吊唁参观。  3.资料示范: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

5、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怀王十五年(前304),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

6、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  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顷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

7、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他的“美政”理想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所谓“举贤授能”,就是不分贵贱,把真正有才能的人选拔上来治理国家,反对世卿世禄,限制旧贵族对权位的垄断。他还以奴隶傅说、屠夫吕望、商贩宁戚的历史事迹为例,说明了不拘身分选拔人才的合理性。所谓“循绳墨而不颇”,就是修明  法度,即法不阿贵,限制旧贵族的种种特权。  屈原的“美政”理想反映出了他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及其势力的尖锐对立,表达了他革除弊政的进步要求,而其最终目的就是

8、要挽救祖国危亡,使楚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与此相关,屈原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同时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于祖国的决心。  屈原虽遭谗被疏,甚至被流放,但他始终以祖国的兴亡、人民的疾苦为念,希望楚王幡然悔悟,奋发图强,做个中兴之主。他明知忠贞耿直会招致祸患,但却始终“忍而不能舍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