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股市市盈率及相关知识 另附港股平均市盈率图

美国股市市盈率及相关知识 另附港股平均市盈率图

ID:46943421

大小:199.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11-30

美国股市市盈率及相关知识 另附港股平均市盈率图_第1页
美国股市市盈率及相关知识 另附港股平均市盈率图_第2页
美国股市市盈率及相关知识 另附港股平均市盈率图_第3页
美国股市市盈率及相关知识 另附港股平均市盈率图_第4页
美国股市市盈率及相关知识 另附港股平均市盈率图_第5页
资源描述:

《美国股市市盈率及相关知识 另附港股平均市盈率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美国股市历史上熊市平均市盈率为7倍,正常时候为约14倍,而牛市顶峰的时候平均市盈率为21到25倍之间。这个数据的背景是美国约以2%~3%的速度增长。美国股市投资理念变迁   20世纪的美国股市形成了价值型投资和成长型投资两大流派。前者认为,投资股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每年收取现金红利(股息),投资收益应摆在第二位;而成长型的交易者则认为,购买股票的主要目的是获得投资收益,现金红利无足轻重。这两条主线投资在美国股市上交替演化并不断完善,刺激着美国股市节节攀升。下面,我们来看看美国股市投资理念的变迁过程。就目前而言,近代美国股市投资理念大

2、致经过了以下七个阶段:   1、传统价值投资盛行的40年代   在1920年时期,股票交易者对股票的内在价值没有科学的分析方法,认为股票价格和公司的实际价值没有什么关系,股市完全是一个投机者坐庄和投机的场所,股票也完全是投机家投机的工具。直到1934年本杰明·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首次出版,新古典价值投资理论才改变了这一偏见。紧接着,1936年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提出了著名的股票价格“选美理论”。1938年,约翰·威廉姆斯则出版了《投资价值理论》一书,阐述了股票价值的折现原理。在他们的影响下,美

3、国股市开始进入了投资时代,“价值投资”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投资思想,而以养老基金和共同基金为主体的机构交易者也开始逐步发展。   2、成长型投资冒头的50年代   1953年,艾森豪威尔代表共和党重新登上总统宝座,华尔街的紧张和萧条气氛终于得到了缓解。50年代的股票市场是美国股市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华尔街经纪人的日子非常好过,多数经纪人可以惬意地享受“三杯马提尼酒的午餐”。这一时期,人们不但勇于买卖股票,而且还敢于追逐诸如美国钢铁、摩托罗拉、惠普、拍立得等价值型股票。但是到了1958年,长期政府债券的收益率在美国股票历史上第一次超

4、过了普通股的股利收入,且此后很长一段时期,股票市场的股利率就再未超过长期债券的收益率,于是传统价值投资时代开始终结,成长型投资由此冒头。同年,菲利普·费雪出版了《普通股的非凡利润》一书,使成长型投资思想体系进一步得到了发展。1959年,哈里·马克威茨则整理出版了《资产选择:投资的有效分散化》一书,系统阐述了现代资产组合理论,于是金融投资理论悄然诞生。   3、成长型投资疯狂的60年代   60年代初,美国股票市场进入了一个疯狂的成长型投资年代,“成长”是华尔街最流行、最具有魔力的词语,在这期间曾出现过三次热潮:   第一个热潮是“

5、电子狂潮”,出现在1959-1962年。“电子狂潮”的诞生,在很大程度上与当时的美苏两国太空军备竞赛有关。像IBM、德州仪器公司、摩托罗拉这种与新技术联系的公司开始成为股市的宠儿,交易者渴望投资于宇航、半导体、光学扫描器和其他深奥的仪表装置行业,因为他们相信这些都是能够预期到高收益、高增长率的股票。于是从60年代开始,多年以来传统行业5-10倍的市盈率已被50-1000倍的市盈率所取代。同时,为了满足交易者对股票的投资饥渴,1959-1962年发行的新股比以前任何年代发行的新股都要多,由此也带来了美国历史上空前的IPO(首次公开发

6、行)热潮。这一时期被称为“电子繁荣”时期,因为此时的股票常带有从单词“电子”中截取的片断,即使这些公司本身和电子产业毫无关系。在那个年代,电子就意味着深奥,意味着高科技。此后,又出现了一堆叫作“trons”的公司。“电子繁荣”最后在1962年破灭了,即使是那些质地很好的成长型股票也难逃厄运(这一过程,在中国股市也曾经出现过,当时大量的上市公司将名字改成与科技有关的名称,以博取市场的欢心。)。   第二个热潮是“联合公司”,出现在60年代中期。交易者对公司高增长的预期,如果不能通过高增长或高科技的概念获得,便需要创造其他新的方法或概

7、念作为接力棒。于是,60年代中期诞生了美国产业发展史上的第三次并购浪潮。假使两家公司分别有利润100万美元,如果他们合并,人们就会相信它们能产生300万美元的利润,这种利润制造的新方式被称为多角化经营。于是,更多公司的经理更愿意请财务专家来操作,而不是请运营专家来提高所收购公司的利润。在股市利益的驱使下,部分公司回避了美国反托拉斯法,开始尝试通过现金和换股等不同方式,收购市盈率低的其他公司,以提高自己公司的每股收益,从而产生所谓的“协同效应”,制造业绩成长的神话,进而提高股票的价格。但随着联邦贸易委员会和司法部对联合公司的合并调查

8、以及收购会计制度的改变,这一热潮最终在1968年开始消退(利用收购、重组、兼并来换取股市新概念的做法,也曾在中国股市红极一时,并且至今仍被一些公司反复使用。)。   第三个热潮是“概念投资”,出现在1969-1971年。此时,投资基金的经理们不再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