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936345
大小:497.00 KB
页数:49页
时间:2019-11-30
《C3归因历程:社会行为解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章 歸因歷程:社會行為解釋第一節 為什麼歸因?【一】歸因面向與重要性【二】何時歸因?【三】對他人歸因【四】對自己歸因第二節 歸因理論【一】Heider的自然心理學【二】Johnes與Davis的相當推論說【三】Kelley的共變理論【四】Bem的自我知覺理論第三節 歸因偏誤【一】成功失敗後所做的不同歸因【二】高估個人而低估情境的歸因【三】行為者與觀察者的不同歸因【四】歸因過程的擬人化歸因偏誤第四節 文化與歸因【一】文化與一致性偏見【二】文化與其他歸因偏見【三】歸因是文化產物一開始,不是言語,不是行動,也不是那條愚笨的大蛇,而是「為什麼」。為什麼夏娃要摘那顆蘋果?她厭煩了嗎?她好奇嗎?她
2、受人指使嗎?是亞當抬她上去摘那顆蘋果的嗎?如果不是他,又會是誰呢?~JohnleCarre,TheRussiaHouse,1989一、歸因面向與重要性歸因(attribution)指涉行為因果的詮釋歷程,也包含從結果推論原因的判斷歷程。為了預測他人行動,我們需掌握人類行為基本原因的面向:(一)原因所在(locusofcausality):在大多數原因知覺中,行為歸因的重要議題是內在狀態或外在力量。內在歸因(internalattributions)包括個人內在所有原因,例如心情、態度、人格特質、能力、健康、喜好或願望。外在歸因(externalattributions)包括個人外在所有原因,
3、例如他人壓力、金錢、社會情境的性質與氣候等因素。(二)穩定性:有些外在原因穩定,例如禁止闖紅燈的規則與法律;有些外在原因則很不穩定,例如周末郊遊往往受到天氣很大的影響。(三)可控制性:一般認為內在不穩定的原因,例如一時的努力,是可控制的,但穩定的內在原因,例如能力,則通常不可控制。(四)折扣原則(discountingprinciple):有時,某種行為可能有各種原因。我們需根據準則以判定何種歸因是正確的,這種歸因原則即稱為折扣原則。譬如說,保險業務員對我們非常親切,並招待我們喝茶。然而,他為何如此友善,我們無法有信心的歸因。歸因的重要性(一)有助於預測與控制情境:不僅可發展個人預測的能力,
4、也可培養個人因應他人行為之能力。(二)決定我們的感覺、態度與行為:譬如說,自己走在路上,一輛車子飛馳而過,濺得自己一身是水。如果你覺得司機應可避免濺到你,你會感到憤怒。(三)訓練自己對其行為做內在或有利歸因:歸因不但對預期與情緒會有明顯影響,對於未來表現也是如此。訓練孩子將成功與失敗解釋為他們投入工作的努力多寡,可使他們未來工作更努力,因而增加成功的可能性。二、何時歸因?在四種時機做出歸因:(一)發生預料之外或不尋常事件時:人們常會追究原因,並問「為什麼」?(二)遭遇負面、痛苦與不愉快事件時:讓人想要探尋原因或尋求解釋。(三)發生意料之外的不愉快事件時:最容易產生探究原因的動機,或刺激最多的
5、探尋原因解釋。(四)覺得事情重要但不確定時:個人尋求原因解釋即變得非常重要。譬如說,雇主向工人清楚解釋先前解雇工人的原因,聽到解釋者會比解雇事件發生前更融入公司,工作更努力,對解雇背後原因也有較好感受。三、對他人歸因Whydopeopledowhattheydo?我們何時會做特質或內在歸因(dispositionalorinternalattribution),何時會做情境或外在歸因(situationalorexternalattribution)通常都會有某些相對的條件或情況(一)特質推論個人如何形成特質推論的歸因理論,稱之為「對等推論理論」(correspondentinference
6、theory)。根據社會心理學者的說法,我們會使用各種線索以決定個人行為是否反映個人基本特質。1.社會期望性(socialdesirability):非社會期望的行為會造成我們做基本特質的推論,而社會期望的行為,則不會做出如此明顯的推論。2.限制或選擇(limitationoroption):譬如說,如果某人在校際辯論比賽中選擇贊成死刑,聽眾便可適當推論:他的陳述確實反映其想法。3.社會角色(socialrole):譬如說,若有某位消防隊員幫忙滅火,我們並無法推論他的熱心助人,而可能認為他只是做份內的工作而已。4.預期(expectation):對於他人的瞭解,不限於對某種行為原因的解釋,也
7、可藉由過去訊息的預期來排除某些原因。四、對自己歸因WhydoIdowhatIdo?在缺乏明顯外在力量時,我們會認為個人特質的歸因較正確。對於這方面的探究,社會心理學已形成許多有關態度、動機與情緒等自我知覺的研究:(一)態度歸因:當我們觀察自己的行為是發生在一個沒有強大外在力量影響的情境裡,便會認為自己所表現的是自己真正的行為。(二)動機歸因:從事某工作而獲得高報酬者傾向使用外在歸因,譬如說,他會認為自己可得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